铸锭炉

周公解梦大全查询2345“秸秆造粒炭化”助力乡村变革

中国太阳网 http://tyn.cc
13
Nov
2020

  “一城柳色半城河”,县城的主干道旁植满柳树,这个东北土地上山清水秀、农业资源丰富的县份,叫柳河,位于吉林省东南部。

  下雪了,柳叶伴着雪花飘落,农家院旁金灿灿的“玉米栅子”,与田野里的浅黄色“秸秆滚子”,绘成别样的乡村风景。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著名“三农”专家柯炳生实地考察后,称赞这里“极具中国特色,又可比欧洲的乡村田园”。

  粮食入库,秸秆离田,把全县玉米秸秆打捆,把黑土地上长出来的农作物“吃干榨尽”,由此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引发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方式的变革,激发县域经济活力。这一切,源于实施“以秸秆炭化为核心”的技术方案,源于秸秆生物质综合循环利用的生态模式,源于柳河县与吉林益丰宝生物质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战略合作。

  一套秸秆利用生态模式

  秸秆处理,一直是关乎农业生产中的“老大难”问题。收获前,田野里的庄稼“仪仗队般军容整洁”,收获后一片狼藉;各地秸秆焚烧现象仍然大量存在,在大地上留下一块块“黑斑”。

  柳河县作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每年粮食丰收后留下的海量秸秆,如果处理不当会埋下污染隐患,同时也意味变废为宝的巨大潜力。“要实现天朗气清的美好环境,必须加大秸秆禁烧力度,走秸秆绿色利用之路。”柳河县县委书记陈旭升说。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柳河县与益丰宝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实施万吨级秸秆生物质综合循环利用项目。项目总投资5.8亿元,主要建设无氧生物质秸秆炭化装置4组、炭基缓释复合肥生产线1条,太阳能电池板,利用秸秆年产炭基复合肥10万吨。

  项目投资方、董事长王选忠认为,玉米是黑土地上长出来的生物质精华,可以“吃干榨尽”,关键在于选择好利用方式及途径。通过秸秆炭化还田,2017年已被原农业部列为“秸秆农用十大模式之一”,在解决全球生态环境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获得普遍认可,生物炭被学术界誉为“黑色黄金”。

  从秸秆“收、储、运”,到秸秆造粒,到颗粒炭化,到生产炭基复合肥,再到施肥还田,这一整套秸秆生物质综合循环利用的生态模式,“源自农业,反哺农田,惠及农民”。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益丰宝公司首先遭遇“收、储、运”第一道难题:柳河县地处长白山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境内地表由中低山地、丘陵、熔岩台地和河谷盆地构成,互相交错分布全境,加之以家庭经营为主、地块分散的特点,秸秆收集处理并不方便。

  解决办法是:结合秸秆产量、运输半径等因素,分散式布局秸秆收集设备,完成搂草、打捆、捡捆、装车和运输;在全县15个乡镇各设一个造粒站,通过造粒站集中粉碎、造粒和包装,就地将秸秆生产成更易储存和运输的生物质颗粒;最后,将各个造粒站的秸秆颗粒运抵总厂,炭化造肥。

  看似相对复杂的一套运作程序,太阳能门户,增加了企业投资成本,实则因地制宜、真正管用,增强可持续性。柳河县委、县政府在县级财力相对吃紧状况下,果断决策,拿出几千万元完成“三通一平”,支持企业建设造粒站。

  “一把火烧掉,最为简便。”改变农民长期养成的秸秆处理习惯方式,才是最大的麻烦。时家店乡永胜村党支部书记王伟说:“过去乡村干部最头疼防火。咱村前年两次着火,大火烧到山顶。”“去年起严抓禁烧,又有企业进来帮助免费收集秸秆,我们的主要任务变成劝说农户配合打捆机械进地作业。”

  2019年是我国实施北方清洁取暖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吉林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关键一年,柳河县委、县政府以“全消纳、零排放”为目标,出台《2019年秸秆离田工作方案》,任务责任落实细化到村屯,要求“块块有人包,处处有人管”,实现全县域禁烧区秸秆全部离田利用。

  禁止秸秆野外焚烧,把秸秆压缩成颗粒、变成“专用炉具”的生物质燃料,更好地解决了农民群众的做饭取暖问题。

  探索中的“柳河模式”,找到秸秆利用的正确打开方式,逐步向秸秆饲料化、肥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的“五化”处理推进。力图在整个县域内,实现种植与养殖互补互促、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废弃物高效处理、提高农产品品质、清洁能源普惠、保护生态环境,形成一个闭环产业链与生态循环链,打造县域经济新模式。

  一条产业循环增值链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