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料

太阳能光板发电板厂欧盟市场打开后 我国多晶硅将如何?

中国太阳网 http://tyn.cc
14
Nov
2019

  商务部终止“双反”措施

  相关资料显示,终止的该项措施始于2014年,2014年4月30日,商务部发布年度第25号和第26号公告,决定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实施反倾销措施和反补贴措施,实施期限为2年。2017年4月28日,商务部发布年度第22号和第23号公告,决定自2017年5月1日起,继续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实施反倾销措施和反补贴措施,实施期限为18个月。2018年3月15日,商务部发布年度第30号公告,宣布上述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将于2018年10月31日到期,国内产业或代表国内产业的自然人、法人或有关组织可在该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到期日60天前,以书面形式向商务部提出期终复审申请。

  在公告规定时限内,国内太阳能级多晶硅产业未提出期终复审申请,商务部亦决定不主动发起期终复审调查。鉴此,,自2018年11月1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所适用的反倾销措施和反补贴措施终止实施。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四十八条规定,反倾销税的征收期限和价格承诺的履行期限不超过5年;但是,经复审确定终止征收反倾销税有可能导致倾销和损害的继续或者再度发生的,反倾销税的征收期限可以适当延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反补贴税的征收期限和承诺的履行期限不超过5年;但是,经复审确定终止征收反补贴税有可能导致补贴和损害的继续或者再度发生的,反补贴税的征收期限可以适当延长。

  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光伏反倾销措施,因商务部的这一纸公告再度成为了热点。与2016年4家规模以上多晶硅生产企业联名陈情相比,反倾销的终结有些意料之外,又仿佛有某种必然。

  从历史数据来看,2017年,我国从韩国、德国、中国台湾、马来西亚、美国进口硅料量占比分别为51.5%、26.1%、10%、、6.6%和1.3%。过去,中国多晶硅产品有80%来自于美国、韩国和德国,其中前两者占中国进口份额的50%左右,德国约占30%。目前,美国多晶硅材进口额降至微不足道的1.3%,主要原因在于美国率先采取贸易壁垒,我国对美国多晶硅企业课以超过50%的“双反”税率,使得其丧失了价格竞争优势。值得一提的是,德国瓦克化学公司占德国多晶硅出口量的绝大多数。因此,中国制裁欧洲多晶硅产业变成了制裁德国,制裁德国又变成了制裁瓦克化学。

  业内人士表示,从当前国内光伏行业形势和多晶硅企业生产、扩产情况来看,我国多晶硅材料进口需求已经不再强烈,换句话说,不考虑出口因素,多晶硅产能自给自足已经成为现实,由此,我国已没有必要对欧盟多晶硅实施“双反”。同时,随着中国光伏组件、电池出口重心不断由发达国家向新兴国家转移,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重心由海外转到国内市场,欧盟延长“双反”期限并无实质性意义。

  技术升级助力企业发展

  谈及国内产能,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0月,国内在产多晶硅企业19家(包括检修企业),产能共计26万吨/年,相比年初减少11.6%。1~10月份国内多晶硅产量共计21.44万吨,按产量排序,前7家企业9月份产量共计13600吨,占总产量的73.4%,其中月产量在千吨以上的企业有5家,分别为:江苏中能、新特能源、四川永祥、亚洲硅业、新疆大全,占9月份总产量的63.4%。10月份7家企业月产量在千吨以上,分别为:江苏中能、新特能源、新疆大全、四川永祥、洛阳中硅、东方希望、亚洲硅业,产量共计16030吨,占总产量的76.2%。6~8月份国内多晶硅供应有所缩减,主要是由于终端需求骤减,下游价格大幅下跌,倒逼硅料价格跌破大量多晶硅企业生产成本线,部分产能被迫停产检修,检修企业数量最高达到14家,截至8月份,停产检修产能占比最高达到43.4%。9月份开始,具备复产能力的检修企业陆续恢复正常生产,供应能力逐步提升,但截至10月底,国内多晶硅产量尚未恢复至上半年月均供应量。

  事实上,自从“5·31”新政发布以来,行业就有“会不会新一轮洗牌来袭”的猜测,不过以目前情况看,2012年~2013年的行业寒冬或许不会再度上演,毕竟那时“倒下”的诸多企业已经使行业乱象有所缓解。但是,近年对国外的光伏“料源双反”,却也增加了国内多晶硅企业的市场话语权,大型企业频频扩产,不乏为避免电费成本者,通过搬迁等方式寻求更大规模、更低成本。年初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扩张仿佛还在眼前:东方希望五彩湾10万吨(后修正为12万吨)多晶硅项目,一期3万吨开始建设;永祥多晶硅乐山新建5万吨,内蒙新建5万吨。而这些项目,大多将在年底投产。近半年来,国内多晶硅企业多以“检修”应对,或者削减太阳能级多晶硅份额,或者欲求延伸产业链、拓展业务领域,分摊光伏市场的巨大损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