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推动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关键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振兴实体经济、做大做强制造业作出重要论述,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决策部署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对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和五年前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分析,我国制造业承载压力、砥砺前行,实现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态势,制造业发展稳步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制造业提质增效稳步发展,国际影响持续提升
五年来,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太阳能网,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有效抵御经济下行压力,我国制造业实现了稳步增长,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持续提升。
制造业发展总体平稳,发展方式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2018年末,我国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有327万个,比2013年末增长45.2%,年均增长7.7%,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为94.8%,比2013年末提高1.3个百分点;制造业企业资产总计过百万亿,比2013年末增长32.1%,年均增长5.7%。制造业企业产出效率显著提高,盈利状况得到改善。2018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人均营业收入比2013年提高20.8%;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6%,比2013年提高0.6个百分点。
产业体系健全,行业构成多元。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制造业的31个大类行业、179个中类行业和609个小类行业我国均有生产,已成为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2018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中增加值居前的大类行业依次为电子、汽车、化工、电气机械、石油加工、建材、钢铁、通用设备和农副食品加工,形成了装备制造、原材料和消费品多元行业齐头并进的格局。
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持续提升。据联合国工发组织数据,2013―2018年,世界制造业年度增速在2%―4%区间徘徊,美国、日本及欧元区发达经济体制造业增速基本位于-1%―3%区间,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增速也多在4%―6%区间,我国规模以上制造业年均增长7.4%,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太阳能网,继续成为推动全球制造业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在制造业影响力扩大的同时,产品竞争力也在不断上升,五年来,机电产品出口增速一直保持高于总体水平的增长态势,占出口总额的比重持续提升,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正逐渐转向中高端的技术领域。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五年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红利的不断释放,制造业领域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成效显著,行业供求矛盾得到缓解,经营状况明显好转,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钢铁、煤炭等行业去产能取得实质性成效。2018年末,有原煤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计2556个,比2013年末减少47.7%;其中,年产量90万吨以下的小型原煤生产企业2237个,比2013年大幅减少2290个。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法人单位数为2.2万个,比2013年末下降42.0%,从业人员数下降47.5%,占全部制造业比重下降1.2个百分点,是制造业大类行业中降幅最大的行业。钢铁和煤炭等行业产能利用率也持续快速回升,太阳能设备,逐步向合理区间回归。2018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能利用率分别比上年提高2.4和2.2个百分点。
企业杠杆率下降,单位成本降低。2018年末,规模以上制造业资产负债率为55.66%,比2013年末下降1.18个百分点。其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化学纤维制造等行业下降3个百分点以上,分别降至62.44%、62.26%、59.60%。降成本效果继续显现。2018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比2013年下降2.1元。
新动能快速成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五年来,通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制造强国战略,我国制造业发展逐步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新动能快速成长,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太阳能电池板,2018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16.1%,其中制造业“三新”经济增加值已达数万亿规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创新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力量。
先进制造业保持快速增长,比重明显上升。2018年末,规模以上高技术和装备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分别为3.4万个和13.3万个,比2013年末分别增长24.8%和12.2%;资产总计增长幅度均在50%以上,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制造业比重分别比2013年提高4.0和4.5个百分点。劳动力和资金向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等先进制造业的转移步伐加快。2018年末,高技术和装备制造业从业人员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比重比2013年提高3―5个百分点,资产总计占比提高6―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