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

超千亿元国家可再生能源补贴长期拖欠下的企业生存现状

中国太阳网 http://tyn.cc
27
Nov
2018

  太阳能光伏网讯:12月12日,在停工整整1年后,宁夏源林生物发电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占孝的电厂终于复产了。但他心里的石头并没落地。

  2016年1月12日,作为宁夏唯一一家进入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目录的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宁夏源林生物发电有限公司装机5万千瓦的生物质发电项目正式并网运行。彼时的他没有料到,在接下来的两年零八个月里,项目确定的电价补贴分文未至,直接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最终被迫于2017年12月11日停产。

  “今年9月底终于拿到9000多万的补贴,但这一笔钱只在账面上待了一天,马上就被拿去还各方面的欠款了。一分都没剩下,并且还远远不够。为了生存,我们甚至去借了高息贷款。”于占孝说。

  值得注意的是,于占孝的“遭遇”,只是宁夏乃至全国可再生能源补贴长期拖欠现状及其诱发次生问题的一个缩影。

  “当时银行很看好这个项目,贷款年限是8年,年利率5.6%。”于占孝告诉记者,2014年底筹备建厂时银行给予了很大支持,项目总投资近4亿元,其中约70%来自银行贷款。

  2016年1月,项目正式并网发电。按照2010年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关于完善农林生物质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统一执行0.75元/千瓦时的标杆上网电价。这一标杆上网电价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当地燃煤脱硫标杆电价,二是高出当地燃煤脱硫标杆电价的部分,其中前者由电网企业支付给发电企业,后者由国家给予电价补贴。据介绍,宁夏燃煤脱硫标杆电价在0.26元/千瓦时左右。换言之,该项目的上网电价中有近2/3来自于国家的电价补贴。

  “项目上马前我们曾到其他地方考察过,发现国家补贴发放比较及时,因为生物质发电在政策中属于优先保障的。这也是银行能贷款给我们的原因。”于占孝口中的“政策”,指的是2012年3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根据此管理办法,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需向所在地省级财政、价格、能源主管部门提出补助申请。省级财政、价格、能源主管部门初审后联合上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经审核后,符合条件的项目便可列入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目录。

  “宁夏源林生物发电有限公司是宁夏唯一一家符合申报可再生能源补贴条件的农林生物质发电企业,我们也想多支持一下,所以在第六批补贴目录申报时我们就报上去了。”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财务部电价处副处长张雷告诉记者,但由于不满足第六批目录2015年2月底前并网的要求,项目最终进入的是第七批目录。

  从2012年6月起至2018年6月,我国共下发七批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目录,其中2012—2014年下发了五批,2016年8月下发第六批目录,第七批目录2018年6月才正式下发。补贴目录的出台间隔不断拉长,企业的成本压力同步走高。“从建成投产到进入补贴目录,已经过去两年半时间。虽然3个月后补贴发放下来了,但此时财务成本早已把企业压垮。为时已晚。”张雷说。

  由于补贴长时间缺位,宁夏源林生物发电有限公司的经营也开始出现问题。“虽然同属可再生能源,但生物质电厂要花钱买燃料,运行成本比光伏、风电高很多。”为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并按期偿还银行贷款,于占孝不得不“求助”于民间高息资金。“公司从宁夏中宁县工商联农业资源商会借过钱,开始时年利率是6%,慢慢涨到10%,现在连10%也借不出来了。我还从一些小额信贷公司借过钱,年利率是22%,借了4000多万,到现在还没还完。”于占孝说他已记不清自己到底通过多少渠道借了多少钱。“只能是拆东墙补西墙。就是借利率高的还利率低的,借新还旧,边借边还。”

  尽管已停工近一年,但记者在项目现场看到,电厂的料场上依旧堆积了大量的秸秆、树枝。“这些原料是最近送过来的。当年建厂时我曾和经销商签订过长期的原料收购协议。”于占孝说,他的电厂是附近唯一能够消纳农林废弃物的地方。“经销商也知道我没钱,但是他们之前收购的这些原料也没有别的出口,大量堆积不仅占空间,还有安全隐患,只能先拿过来给我,让我先开工,费用问题等我有钱后再说。”

  思前想后,于占孝决定复工,但他最关心也最担心的补贴问题依然无解。“下一次补贴发放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一旦复产,除了原料,算上人工费用、设备折旧,在没有国家补贴的情况下,每发一千瓦时电就亏损0.37元。现在厂里有2台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启动一台锅炉一个月的发电量就在2000万千瓦时左右,也就是说每月因此要亏损约740万元。”

  宁夏源林生物发电有限公司的“遭遇”并非个案。截至 2017 年底,全国生物质发电项目未列入目录的补助资金和虽已列入但未发放的补助资金累计已达 143.64 亿元。事实上,在补贴拖欠方面,生物质发电行业也绝非孤例。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补贴拖欠累计达1127亿元,其中光伏发电455亿元。预计2018年补贴缺口将继续扩大,其中光伏发电将达到700亿元。

  补贴无着落,高度依赖补贴的可再生能源企业如何“求生”?据记者了解,除了“拆东补西”或干脆停产外,有的进入补贴目录但拿不到补贴的企业甚至选择了直接“甩卖”电站。

  据中利集团相关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早在两年前,他们集团就开始着手出售光伏电站资产。“有些电站建设得非常早,也进入了前几批目录,有些项目电价高达1.25元/千瓦时。这些好项目都无奈卖掉了。接手的大多是央企,毕竟央企抵御补贴拖欠风险的能力更强。”

  虽然项目早已出手,但资金却并未如数到账。“在收购之初就已约定,对方先支付一部分资金,后续待国家补贴到账再支付剩下的部分。由于补贴一拖再拖,中利集团出售的光伏电站中有30多亿元资金到现在还没有收回。”上述知情人士进一步表示,目前中利集团自行持有的光伏电站中,仍有超60万千瓦的规模尚未完全领到国家补贴。“初步估算,相应的拖欠款金额在2亿元左右。”

  通威集团一位不愿具名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由于目前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长期拖欠,这几年集团内部一直都在踩刹车,凡是没有解决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来源的项目绝对不能大干。从整个光伏行业来看,通威被拖欠的补贴在10亿元左右,这还不算多,有的企业已经达到上百亿元了。”

  对于“抵御补贴拖欠风险能力更强”的央企而言,也只能被迫接受“国家没钱”的现实。据国内某从事风电开发的大型央企知情人透露,补贴一拖十八九个月的情况大量存在。“各方面都非常积极在争取,电网也从不拖延,国家的补贴一到账,电网当天就可以下发到企业,但最关键的就是现在国家没钱给我们。”为此,大量被拖欠的补贴只能计入应收账款,“财务成本肯定会增加,但我们也只能等待,等到国家有能力拨付的那天。”

  太阳能光伏网声明:此资讯系转载自电力网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网站,太阳能光伏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今日,中电建公示了2019年度1GW光伏组件框架集中采购项目的入围结果,四个标段共计25家企业入围,该价格并不意味着最后的成交价,实际成交价格将视明年的市场情况而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