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可再生能源迅猛发展的今天,安装光伏组件、使用太阳能发电越来越流行。然而,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光伏组件寿命到期,转换率退坡至没有使用价值时,何如处置这些沉重的“大块头”?毕竟发展新能源并不是某一个时期的事情,其未来道路依旧长远,要真正做到“绿色”,报废后的市场路径规划必不可少。虽然,我国近年来全球光伏装机量保持第一,但关于光伏组件回收的政策和法规却是空白,参与企业也是寥寥无几,这是一个尚未引起关注的领域。
“经过金太阳等示范工程的推广,2007-2010年,我国光伏行业迅速进入产业化阶段,每年新增装机量保持100%以上的增长率,按此时间节点计算,加之光伏电站25年的设计使用周期,首批光伏电池板的报废高潮预计在2035年左右。”苏美达能源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后,国内光伏产业出现过两次快速增长。第一次是2012-2013年,为了应对欧美“双反”,多部委联合出台多项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此后一年多,光伏新增装机量增长近10倍,且90%以上是地面电站。第二次出现在2016-2017年前后,当时组件价格下降明显、扶持力度增加,国内分布式光伏快速发展,全年装机同比增长近4倍。
“组件并非机械设施,一般状况下的使用期限在20年以上,但考虑到人为或自然环境造成的损毁与组件本身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变质、蜗牛纹等问题,投运之后前5年会有部分组件需淘汰、更换。”Energy Trend分析师曹君如表示,“从2012-2013年中国第一次大批量安装光伏组件的时间来看,预计2020年后将会迎来较为明显的报废期。不过,正常状况下的淘汰率不会太高。”
近几年,我国光伏装机量一直领先于世界,但和欧洲、日本等地区相比,产业起步较晚,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目前在回收利用上的空白。而庞大报废预期的压力,或许会促使我国光伏行业、市场、企业提前思考、布局,以便届时沉着应对。
据了解,光伏组件主要由玻璃、边框、线材、晶硅、导电浆(银/铝等)、胶料等产品组成,其中九成以上的材料都可以回收再利用。
“欧洲、日本以及中国台湾等地已有相应回收机制或开始讨论有关措施,后续应该会有强制回收规定介入。”曹君如说。
目前,世界上光伏回收领域的知名机构是位于比利时的非营利组织PV Cycle。上世纪90年代初,光伏开始在欧洲兴起。2007年,为了真正区别于传统能源,成为从绿色发电到废物管理的“双绿色”产品,PV Cycle应运而生。
据介绍,PV Cycle接受世界各国的机构/组织/企业申请为会员,会协助进行组件回收和后续处理工作;会员需缴纳一定会费并支付处理费用,费用取决于各国政策法规的具体要求和市场大小,市场份额越大的公司支付的越多。
其实,有不少中国光伏企业已加入该组织,苏美达能源便是其中之一。“在欧洲市场,苏美达辉伦已与PV Cycle展开合作,我们所销售的辉伦组件在寿命结束后,将由该组织履行回收废弃组件的义务。”苏美达能源工作人员表示。
业内人士表示,欧洲以PV Cycle组织为代表的光伏组件回收模式已经引起了行业关注,这对管理数量较大的光伏组件回收市场有借鉴意义。“从回收角度来看,单个企业研发技术的难度较大,处理成本高。这种合作方式值得国内市场参考。”
据中科院电工所预测,在组件运营维护良好的情况下,预计到2034年国内光伏组件累计废弃量将达到近60吉瓦;而按正常情况,届时累计废弃量将超70吉瓦,超过2017年全球光伏累积装机量的“半壁江山”。另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分析数据,到2050年,中国光伏组件中或将有2/3需提前退役。
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表示,虽然目前报废的光伏组件数量,对于电子垃圾总量来说微乎其微,但放眼未来,报废量将大幅增加,因此建议各国未雨绸缪。然而,国内市场似乎还没有做好准备。
记者调查后发现,当前国内光伏组件回收市场较为封闭,企业多集中于江苏省,且以中小企业居多,大企业未有涉猎。记者随机采访了4家光伏组件回收公司,得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回收标准,一是以瓦计算价格。“今年上半年组件回收价格能达到1元/瓦左右,现在能到一半就不错。”苏州市某光伏组件回收公司娄经理说。二是以片计算。昆山市某组件回收公司顾经理则告诉记者,二手货不能按瓦计算,而是按片。“功率达到300瓦左右的组件每片回收价格估计在230元。”
曹君如认为,以目前组件价格来说,1元/瓦以上的回收定价严重偏高,使回收并无利润可言,有可能造成组件任意弃置,或干脆不予替换而影响整个光伏系统发电成效。“相比之下,PV Cycle的回收价格仅约0.2元/瓦。”
与此同时,有业内人士指出,即使完成拆卸,后续如何运输、处理等环节在技术和成本方面都还存在很大挑战。
“市场的发展离不开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小范围的非法行为也会影响消费者对市场的信任度。所以,在发展光伏组件回收利用技术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注重相关法规的建立。”苏美达能源工作人员表示。
目前领先的太阳能无人机是空中客车公司的Zephyr无人机,制造商称其为高空(平流层)伪卫星。今年8月,翼展25米、重75公斤的Zephyr无人机在21300米的高空以将近26天的续航时间刷新了长航时飞行纪录。该无人机已经进入量产,年产量约为30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