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地铁4号线满载率达113% 为设计日人流量的30倍)
↑ 2018年12月,龙华梅观路往市区方向,道路周边密集的城区。在道路规划上,龙华区连接福田区与龙岗区的只有福龙路、梅观路、龙观大道、观澜大道等少数几条交通大动脉。 南都记者 赵炎雄 摄
8月6日,深圳市交通公用设施建设中心发布公告,透露出梅观高速市政化改造今年开工,预计将于2023年底建成的消息。消息发布后,再度引发了有关龙华缺轨道交通规划的讨论。实际上,在此之前深圳市政协委员们已经就龙华交通轨道网规划建设的问题,联名提出了提案,而近期交通、发改、规划部门也做出了回应,一系列交通利好正在持续推进中。
人口密度高,龙华轨道密度却太低
龙华区南面紧邻福田、北连东莞、西邻南山宝安、东接龙岗罗湖,并坐拥北站高铁枢纽,是深圳实施中轴提升战略中至关重要的交通枢纽。但是目前龙华区轨道建设严重滞后,与龙华区的人口规模、经济体量、发展定位严重不匹配,因此陈国雄等18位深圳市政协委员联名提出了“关于加快龙华轨道网规划建设的提案”。
调研中,陈国雄等人发现龙华区常住人口160.37万人,实际管理人口为288万人,为全市人口数量排名第三位。人口密度(9134人/平方公里)是全市平均水平(5963人/平方公里)的1.5倍,但是轨道线网密度最低。截至2017年6月,在全市已开通地铁线路的六个区中,轨网密度最高的是福田区,为1.48公里/平方公里,太阳能电池板,其次是罗湖、南山、宝安、龙岗,龙华区位列最后,只有0.14公里/平方公里,不足福田区的10%,仅为全市平均水平(0.29公里/平方公里)的48%。
在全市目前现有的轨道交通中来看,龙华区轨道线里程最短、站点最少,地铁总运营里程仅16.2公里,约为福田区的五分之一。在全市已开通地铁线路的六个区中,龙华仅有地铁4号线和5号线,两线合计共设有地铁站点9个。相比之下,龙岗区的3号线、5号线设有地铁站点21个,为龙华区的2.3倍。
6号线仅设5个站,出行压力大
放眼未来几年,龙华能建成投入运营的仅有4号线北延段和6号线,且6号线在龙华区仅设有5个站点,覆盖区域小。陈国雄等人指出,国家发改委最新批复的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2017-2022)中,龙华区无一条新增轨道,将更加难以解决未来5-10年龙华区轨道交通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
换句话说,未来5-10年,对于居住在龙华片区的居民来说,日常坐地铁出门的压力依然大。对于住在龙华上班族来说,挤地铁4号线早晚高峰是每天的日常。据统计,4号线平均客流强度超过2.67万人次/公里,为全市轨道线网最高。目前,4号线在高峰期的日人流量已达到60万人次,平均满载率高达113%,为设计日人流量的30倍,居全市首位,运力过载问题日益严重难以负荷。
陈国雄等人还指出,龙华区北部正位于深圳与东莞塘厦、凤岗经济要素流通的“咽喉”地区,是打造香港、深圳和东莞多功能复合城市群中轴空间的关键区域,但从全市层面的轨道规划布局方案上看,目前轨道规划的走向对中轴地区一些重要节点考虑仍显不足。比如,在中深惠城际线规划中,只考虑了龙华南部五和站与机场东站的联结,但在布局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龙华北部九龙山产学研片区却未规划设置站点。
缺少交通大动脉,制约龙华发展
除了地铁线路规划以外,在道路规划上龙华区连接福田区与龙岗区的只有福龙路、梅观路、龙观大道、观澜大道、五和大道、坂雪岗大道等少数几条交通大动脉,加上龙华的职住分离现象显著,对外通道潮汐交通特征明显,重点路段早高峰饱和度长期保持在1.0以上,中部跨二线的关键通道和节点呈现大规模、周期性拥堵状况。
在战略通道规划上,目前贯穿整个龙华的过境通道只有一条梅观高速,此外龙华北部与东莞的主干道路连接非常少,太阳能网,导致南北经济联动不足,加上行政区划不同,形成南北交通联接困局。
在此基础上,陈国雄等人在提案中建议提高龙华轨道线网密度,论证公交线路、有轨电车、城市快速路等各类交通节点进行深入衔接的可行性,完善城市布局结构。具体而言,建议加快推进轨道18号线、21号线、22号线、25号线、27号线、33号线的规划建设。他们还建议根据中轴地区产业发展布局规划、路网建设等情况,中国太阳能网,尽快启动深广中轴城际轨道在福田河套,龙华北站、鹭湖,东莞松山湖、龙岗坂田等片区的站位布局。争取在鹭湖片区增设站点,提升鹭湖的枢纽职能,并研究城市轨道33号线(中深惠城际轨道)、22号线接入鹭湖城际站条件,强化对周边地区的高效集散服务,推动各片区差异性产业的优势互补,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
部门回应
市交通运输局 未来龙华轨道线网密度将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