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

技术打败关税 双面光伏组件被美国“豁免”背后的真相

中国太阳网 http://tyn.cc
26
Nov
2019

  太阳能光伏网讯: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本月中旬公布的一份文件引发普遍关注。根据文件,经联邦贸易部门裁定,双面太阳能组件不再受第201条款定的约束,也就是说,各国的双面太阳能组件产品出口到美国将不用再支付25%的关税费用。

  分析普遍认为,除个别供应商外,这项税收豁免的受益方主要是中国公司,其中隆基、英利和晶科三家公司的市场规模位居前列。一些美国媒体将其形容为“双面板技术打败了特朗普的关税大棒!”

  对于媒体将此次关税豁免称之为“美国对中国光伏产业发起‘201调查’的一次‘拨乱反正’”,中国机电商会光伏分会秘书长张森显得十分平静。

  张森:“从美国产业看,原来起诉我们的美国大型光伏晶硅组件厂已经所剩无几了,美国目前主要是依靠第一太阳能(first solar)的薄膜电池,所以不具备生产双面电池组件的产能。从全球来看,目前主要是中国在生产这种双面组件,韩国也有一些。”

  相较中国,美国反应更为激烈。豁免政策一发布,有美国新能源分析师立刻表示,“美国企业又要回到与中国竞争的日子了”。虽然本土企业将受到冲击,但美国太阳能产业协会还是对这一决策表示欢迎,理由是“这将加速双面光伏发电在美国的应用,尤其是美国在这一领域仍处于相对初期阶段”。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则在提交的文件中提及,将保留未来继续采取关税豁免促进美国清洁能源发展的机会。

  和单面组件相比,双面组件的两面均可接收太阳光,实现发电。在同等面积下,双面组件单位面积发电量比单面组件有了极大的提升,平均高出10%-35%左右。英利集团首席科学家宋登元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国是全球光伏产业较为先进的国家,双面组件现在是我们国家一些骨干大厂和研究所发展的新技术方向。去年我国双面电池和组件占到整个产能的15%左右。今年双面组件的出货量可能占到整个出货量的20%,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猛,双面高效光伏发电技术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宋登元透露,英利从2009年就开始研发双面电池和组件,2010年实现了量产,此后每年均加大科技投入和研发。2018年也是我国双面组件爆发的一年。

  宋登元:“双面电池是我们国家光伏技术的发展战略,来支持光伏技术实现国际引领。不论从技术水平还是市场规模,都可以推动双面技术的发展,同时通过双面发电还可以降低发电成本,实现平价上网。”

  2018年1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进口光伏产品采取为期4年的全球保障措施,对超过配额的光伏电池及组件第一年将征收30%关税,此后三年递减为25%、20%、15%,这项措施正基于美国所谓的“201调查”。时任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局长王贺军曾直指美国对国内产业过度保护,是对贸易救济措施的滥用。

  2018年8月14日,中国就美国光伏保障措施和可再生能源补贴措施正式启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但即便是豁免了25%关税,中国组件厂商仍面临包括美国“双反”和基于301调查征收的关税,目前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美国所面临的税率至少在50%以上。

  机电商会光伏分会秘书长张森:“我们跟美国光伏协会及商会一直保持密切联系,上周刚刚开了电话会议,对方表示对于双面组件的豁免做了很多工作,我们也表示了感谢。当然我们更加重视的还是两次‘双反’案件以及其他主要产品的豁免或解除限制,这个工作我们一直都在往前推进。”

  机电商会数据显示,2014年以后,我国光伏组件出口美国数量开始下滑;2017年美国发起201保障措施后,我国组件出口美国骤降至825MW,同比下降71.2%;2018年美国发起301调查,多种措施关税叠加情况下,2019年一季度我国光伏组件出口美国仅10MW,出口美国大门几乎彻底关闭。但与此同时,2018年9月欧盟双反取消,对欧出口大幅增加,我国光伏出口市场也逐渐向越南、乌克兰、墨西哥、巴基斯坦等新兴市场转移,全球光伏市场遍地开花。

  张森预计,2019年我国光伏组件产能继续扩大,产量将达93GW左右,除供应国内需求外,近50GW组件将出口至海外市场。

  太阳能光伏网声明:此资讯系转载自电力网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网站,太阳能光伏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光伏的世界》这是一本全面系统地介绍光伏发展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汇总文集,涉及内容广泛,可满足不同读者群的需求。文中不仅包括主编沃尔夫冈·帕尔茨博士本人在其50多年的新能源事业中,对光伏发展的深入了解和系统总结,也包括全球范围内从事新能源或光伏行业的专业人士对光伏艰难发展的回顾、

  电力增长主要由发展中经济体推动,发展中经济体电力需求翻倍,使得更清洁、人人可用、可负担的电力成为经济发展和减排战略的核心。到2040年,全球电力需求增长的近1/5将来自于中国的电动机需求;发展中经济体不断攀升的制冷需求带来类似的电力消费增长。全球各领域能源供应投资中,有近1/3用于发展中经济体的发电设施和电网建设。在终端用户价格低于回收成本的地区,这一投资可能无法实现。但是,受到严格监管的市场中装机建设可能会超前于需求:据估计,包括中国、印度、东南亚和中东在内的地区目前电力装机过剩达到3.5亿千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