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工程

张凤鸣“亮剑”

中国太阳网 http://tyn.cc
25
Nov
2019

  命运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生命。 虽然张凤鸣依旧低调,但日托光伏越来越受到关注。特别是在光伏组件屡次降价的市场情形下,日托光伏频频落子布局。 2012年底,日托光伏正式亮相。至此,MWT电池和组件技术成为张凤鸣团队单项打造的焦点,从办公室到实验室,从国内市场到海外市场,日托光伏围绕MWT技术进行的布局已成气候。 在全球组件类企业中,力推MWT技术的并非只有日托光伏,但论起MWT技术的投入力度和研发成果,日托光伏在业内无人能及。刚刚过去的11月份,日托光伏首次公开组织政府领导、行业专家、媒体参观其品牌展厅及600MW高效MWT背接触电池线,并发布了基于高效背接触技术的最新成果——全新柔性高效背接触组件SPP Flex1.0,向世界亮出了其在高效背接触产品完整产业链布局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面。 在那场活动上,日托光伏首席科学家、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超高效光电学研究中心主任马丁格林教授对其进行了全面详尽的解读,日托光伏率先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开发了具有行业跨时代意义的柔性组件产品。 一直以来,MWT这项被业内认为转换效率有巨大上升潜力的技术,吸引了几乎所有主流电池、组件企业及研究机构的关注,他们希望通过此项技术进一步降低电池正面遮光、增加局部收集效率及降低传输损失,以此来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但这项技术需要攻克的难关实在太多了。一些企业为了快速提高电池转换效率,将电池正面电极从2条主栅线条主栅线条主栅线,但这同时会使电池组件的封装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影响组件功率衰减的隐裂问题无可避免。 日托光伏不一样,他在静悄悄地角力,狩猎未来。时至今时,历经6年的发展,日托光伏已成MWT头号企业;6年前的创业博士也今非昔比。在这条6年的发展道路上,张凤鸣始终有预见的执掌日托光伏,控制着方向。 此时光伏市场正逐渐向精细化、精准化方向变革,真正技术为王的时代已然来临,日托光伏MWT技术的成功恰好赶在了变革的档口。 张凤鸣说这是他运气好。
其实孤独只是在内心孤独,我表面不会表现出我很孤独。只要你在不断地想办法,在找出路,你总归会有出路。——日托光伏董事长、总裁张凤鸣 运气还是实力 打开门,就是一种特殊的气质。几十平米的空间,一张会议桌,一个液晶显示屏,靠墙两侧立满了外观及参数规格不同的组件,张凤鸣就坐在会议桌前。长相平和,不擅言辞,是一个让人很难一眼记住的人,说话间总会蹦出与技术相关的词汇。他是一名典型的技术创业者。 我先花2分钟时间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些技术的区别,我会用尽可能简单的语言来说,积淀许久的激情像升腾的火焰一样绽放、燃烧。六年前决定研究MWT技术的情景依然留存在张凤鸣的记忆里。那是他创业的原动力。 当年,欧洲清洁能源需求井喷,硅片、电池、组件等光伏全产业链供不应求,刺激中国光伏产业迅速崛起,无数被压抑的民间资本集体涌入,产品还没出厂门口就堆满了时刻准备开往港口的货车。2002年从澳洲归国的施正荣,在无锡市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尚德新能源,开启了中国光伏国际化的开端。不到4年时间,尚德成为首家踏进纽交所的中国民营企业,施正荣问鼎中国新能源首富。 尚德之后,苗连生的英利、高纪凡的天合光能、瞿晓铧的阿特斯、李仙德的晶科能源等纷纷在美股上市,纽交所和纳斯达克迅速制造出一批中国光伏富豪。 张凤鸣亲历了这一切。自1996年进入马丁格林教授实验室工作,他便与光伏结下了一生的缘。施正荣归国创业时,他是核心创业成员之一,担任尚德新能源的第一任首席科学家。一年后,成为南京大学全职教授。两年后,在尚德新能源发展过程中同样起到不可替代作用的杨怀进出走,创建南京中电光伏,张凤鸣也是联合创始人之一。七年后,家乡四川成都的企业天威新能源董事长找到了他,那是在市场行情还很好的2009年,天威新能源却处于亏损的境地,他担任首席科学家兼公司副总。 步入2012年,中国光伏行业最寒冷的冬天骤然来临。全球太阳能厂纷纷阵亡,施正荣也正式走下新能源首富神坛。前几年中国光伏企业的快速发展完全颠覆了过去全球对中国成本优势的认知,在技术纵然落后一步的前提下,中国民间丰厚的资本迅速跟上,弥补技术裂缝,催生出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当然,中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残酷的竟技场,什么产品、模式中国要么没有,一旦有竞争者马上蜂拥而至,数量是海外的十倍。 一小部分人已经清晰意识到,真正的技术研发才是创业的方向,才能带给中国光伏更高的发展动力。参与了2家上市公司的打造,见证了行业企业的繁荣与没落,张凤鸣特别知道自己要什么,创立公司的未来世界在哪里。 一开始,我们就是想搞一个差异化的、很难被快速复制的技术,生产一些有性价比优势的产品,能够在这个行业里面脱颖而出。张凤鸣告诉国际能源网记者。 许多奇迹的缔造者,往往来自于那些游离在标准框架之外的人。他们最初甚至会以一个异类的形象逆流而上,却最终改变了潮水的方向。在那些孤寂的十字路口,张凤鸣和他的团队就如任何一个憧憬未来的创业者,义无反顾投入某一行业,九死一生,却又期待奇迹。 直到2015年国家酝酿推出光伏领跑者计划,对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光伏世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对于刚刚迈向正规产业化的日托光伏来说,显然是一个新起点。京能新能源项目供应1MW、同煤新能源项目供应10MW ,组件功率高达280W,达到了行业内最高功率,发电能力也超强。日托光伏MWT组件产品一下子进入人们视野,在行业内燃起一把火,行业决策者、专家及同行纷纷投来惊异的目光。 这确实是日托光伏碰上的好运气,但更是其蓄势破位的必然。中国企业发展史早已证明,靠偶然与运气支撑的企业肯定很难活过3年,由此推之,日托光伏成功偶然中更有必然。 6年时间,日托光伏已拥有专利100余项,成为目前全球光伏行业内唯一实现该技术产业化并实现GW级产能的企业。完成从0到1的挑战,一步步迈向MWT巨人,张凤鸣和他领航下的日托光伏日日夜夜付出的努力常人难以想象。 这是我老的最快的6年,张凤鸣说。 熬过4道坎 高度重合,未来就一定会你死我活。 如果不是非得搞点差异化,如果不是出来创业,南大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背景的张凤鸣,或许还在一流学府做着一份稳定的教师工作,或是在中国光伏龙头企业领着高薪。 如今回想,张凤鸣之所以能奋力搏击全球光伏市场阵地,是因为他将几十年侵入骨髓的技术基因化作了可能会成功的信念。但对于每一个创业者来说,光有成功的信念是远远不够的,现实的问题会挨个袭来,不断的击打你。 正如每一个创业者时常经受的身心折磨一样,也不知道能不能行,也不知道能走到哪一天,但是稀里糊涂一直走,就是停不下来了,现在想起来都后怕,如果不成功怎么办,让跟着你一起舍命干的那些兄弟们怎么办,如果当时多想一点点,稍微动摇,可能就打退堂鼓了,张凤鸣说。 但在当时,比坚定信心更重要的是眼前需要迈过的坎儿逐渐清晰。 首先是资金上的坎。2012年光伏行业再次面临产能过剩所带来的市场环境变化风险,银行、金融机构对光伏产业融资需求更为谨慎,一些企业除了短期贷款和发债,几乎没有其它的融资渠道。对于日托光伏这样的初创公司来说,想要拿到融资更是艰难。说实话,这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坎,确实很难,毕竟研发阶段需要有很多的投入,也不可能很快就有盈利。所以就是在持续的花钱、烧钱,张凤鸣毫不避讳。 这种情况下,张凤鸣敢于坚持走这条名曰投入黑洞的道路,最大的底气就是有一群信任他、支持他,同时愿意为他投入财力的好朋友。 好在今时不同往日。张凤鸣的生意越做越红火,成为了投资者眼中最具投资价值型企业。 然后是技术方面的坎。MWT技术产业化一直是行业内一个空白的创新,它不像升级别的技术,可以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往前走,要实现MWT产业化,需要的是成体系的大量创新。电池端的电池漏电问题、组件的封装问题等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行业内很多企业都做过尝试,但确实难度很大,绝大部分的研发也都只是停留在实验室。 创新者也许像是疯子,也许让人觉得不靠谱,但他们的身上有着别人没有的信念和决心。日托花了将近2年多的时间,开发匹配背后电路的导电背板、绝缘层、导电胶和完成设备改进之后,张凤鸣和他的团队最终打造出了一条在目前看来,最先进的组件技术路线,兼备高转换率、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可量产化等优势。 再有是供应链上的坎。很多企业在MWT技术上做了很多研究,没能实现真正产业化的原因是,有些材料买不着,更没有现成的,不像是搞其他技术的研发,直接买来材料就能做试验。张凤鸣告诉国际能源网记者,在材料方面,我们曾经什么样的都试过,牛皮纸试过、无纺布试过、玻璃纤维也试过,没有一样合格的。光研究这个细分条块就用掉我们一年多时间,没进展。 最终还是靠合作伙伴,国家千人计划成员,专门研究高分子材料,也是张凤鸣很好的朋友,与之携手才研究出这项必要材料。 最后是大规模工艺保障的坎。熟稔于技术的张凤鸣早就判断业内所公认的涂锡铜带+助焊剂+高温焊接方案存在先天缺陷,不能匹配MWT电池。他提出,MWT电池电极在背面,可以通过导电背板+柔性导电胶等新一代组件封装技术来破除传统封装的弊端。 此举相比传统封装方式,封装损失更小、组件可靠性更强。为了进一步优化工艺流程,张凤鸣又想办法增加投资,购买国外先进设备,实现了上游材料,包括特殊材料,自己生产、自己加工来满足需求,使材料供应得到了保障。 这些坎说起来很简单,但好在我们都一步步走过来了,创业以来,张凤鸣第一次发觉这个行业并没有那么小,创业的日子也没有想象中那般寒冷。他眼神中透着坚毅。 技术极客 光伏行业对新技术创新的投注热情还在继续。 对众多的组件设备厂商而言,事情正在起变化,新的产业竞争方式和游戏规则正在形成。要想继续保持市场地位,需要及时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并调整市场策略。 每一次变革的前夜,老的路子总想能够苟延残喘一阵子。然而,历史的铁轮不会片刻停歇,当大家都变了,你却赖着不变的时,被淘汰和边缘化的风险就会无情的向你砸来,从国家到企业再到个人,都是如此。 迈过那4道坎之后,张凤鸣为日托光伏的新阶段又踢出了一脚力道颇大的球——推出30年光伏组件质量保证,与PICC中国人保签订保险协议。 每个领先企业成长都必有其独特的差异与路径选择,日托光伏敢打破行业内固有的25年质保规律,在业内站稳脚跟,到底凭什么? 在交谈中,国际能源网记者发现,张凤鸣不仅是一个技术专家,更是一个技术极客。他给予MWT技术很高的热情与期望,这从他介绍技术时流露的激动可见一斑。在他看来,MWT光伏电池技术实现量产,光伏行业也将迎来颠覆性的改变。 不管你是什么光伏产品,大家对它的追求最主要就是可靠性和功率。我们所有产品,在卖到市场上之前,必须要经过一个严格认证测试,来检验产品是否合格,张凤鸣说。 张凤鸣口中的这个认证测试指的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国际性电工标准化机构(IEC)在光伏领域中的国际标准化测试。从光伏组件设计研发、关键材料管控、采购、工艺生产流程控制、产品测试监控、包装测试、产品认证、到售后服务整个光伏产品生命周期各环节的质量和可靠性保证要求,以此更好地确保光伏组件厂商对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承诺。 张风鸣举了几个常规的、大家都可能听过的测试项目来讲。 比如热循环(TC),通俗点来说,就是把光伏组件放在一个密闭仓里,从85℃降到-40℃,再慢慢把它升到85℃,这样一个来回就完成了一次循环,国际标准上只要求做200个这样的循环,如果组件产品衰减不高于5%,那么这项测试就算是通过了。 张凤鸣说:不行,这个标准太松了。他主动要求做600次循环,也就是国际检测标准的3倍,测试结果显示日托光伏MWT组件产品固定衰减控制在百分之零点几。用张凤鸣的话来说,这个超级抗老化、抗折腾的性能就是稳定性。 这只是其中的一项测试。再比如说温湿度测试,温度和湿度太高会对产品造成极大的破坏,国际检测标准要求在85℃的温度和85%的湿度环境下,把组件放在密闭仓里1000小时,如果组件产品衰减不高于5%,那么这项测试就算是通过了。为了证明自己产品性能,张凤鸣给自己的产品测试标准划定为3000小时,结果衰减仅仅在1.2%左右。 每一项测试张凤鸣都要求超常规标准检验,正因如此,张凤鸣对日托光伏产品很有底气。他说,保险公司其实就是要看你这些东西,才决定是否给你提供保险,质量不好,他赔付的可能性大,不敢给你提供保险,更何况是超正常的30年。 大概是性格使然,张凤鸣身上有股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的劲儿。时至今时,技术优势已成为日托光伏打破原有光伏市场格局的反击武器。 尤其在今年完成对无锡德鑫的收购以后,日托光伏已将其现有常规电池生产线部分升级改造为MWT电池生产线GW的MWT+PERC超高效电池生产线。除了集中火力打造单项以外,日托光伏已经在布局MWT+,正加速实现产能和技术同步升级,产品质量和成本同步迭代。 截至目前,日托光伏已拥有包括南京、徐州、无锡三大产业基地,涵盖电池、背板、组件生产的五大工厂及一个办公中心,这一切都是日托光伏建立技术优势的精心布局。其高效背接触电池产能达1.4GW,组件产能达1GW,形成了完整的高效背接触组件产业集群。 六年来,许多看似曾经有些疯狂的举动,实际为其日后发展拓宽了道路。 公开资料显示,凭借高转化效率、高可靠性、高寿命、高颜值等特性,日托光伏MWT组件产品远销德国、法国、荷兰、瑞士、日本、东南亚、澳洲、巴西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并在欧洲、日本均有销售分支,营销网络遍及全球。 历尽千帆,不坠青云!刚刚迈入知天命年纪的张凤鸣早已悟出向善向美的企业家大智慧。 南京是张凤鸣亮剑的起点,也有可能是走向巅峰的未来。
MWT背接触电池片 国际能源网记者:你最痛恨自己什么缺点呢? 张凤鸣:其实我这个人有很多缺点的,真的是。我这个人最痛恨自己有些时候对员工可能狠劲不够。对自己的要求足够严,对员工不是很忍心。未来还在想办法看怎么改正,不够狠的话,你的工作绩效就出不来。确实有时候这个界限是很难把握的。 国际能源网记者:你会在意外界的看法吗? 张凤鸣:你看日托光伏前些年比较低调地走,尤其是初期,很多人说MWT这个技术不行,太贵了等等一大堆的问题。其实我觉得还是比较坚定自己的内心的,这几年就这样一直走过来了。只要自己认准的事情,就不会轻易改变。别人的那些看法只是促使我思考,我这样做是不是真的是对的,从别人那个角度想,跟我从我自己的角度去想同一个问题,其看法跟我的看法偏差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种偏差,我就想它真的有道理,有可能我会及时地校正。如果别人说的那些跟我真正的情况不一样,我还是会坚持自己的。我这个人还是比较善于调整、善于去改变自己的,但前提是让我自己理解、认可的情况下。有些人说我耳根子软,我说你要理解耳根子软是怎么个耳根子软,有道理的没有问题,没有道理的怎么都拉不回来。 国际能源网记者:你说这6年你是老得最快的,这6年间,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张凤鸣:这6年,我觉得是从内心里最充实的6年。可能有些时候比较辛苦,因为以前我只负责单方面的事情,或者只管理几个部门,现在是全面统筹,这个很辛苦。但是我感受比较深的就是总是有这么多朋友来提醒你,总是有这么多朋友来帮着你。真的,这是最关键的。 国际能源网记者:这6年间,你有感到过孤独吗?企业家的孤独。 张凤鸣:我这个人可能有一个特点,就是从不抱怨。你抱怨没有用的,反而是起负面作用,今天讲组件卖不出去了,明天讲财务没钱了,有用吗?没用。关键你说了不解决问题,还搞得人心浮躁。在各个层面,就应该有各自说话的格局,行事的格局,因为大家对你关注得更高。像我,说实话,你问说我孤独吗,其实孤独只是在内心孤独,我表面不会表现出我很孤独。有些事情想不开的时候,或者爬爬山,或者找南京大学的同事聊一聊,没有过不去的槛。只要你在不断地想办法,在找出路,你总归会有出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