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9期望太高:期待、失望和意外
在千呼万唤的煎熬中,2019年5月30日,国家能源局下发了《关于2019年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能发新能〔2019〕49号)(俗称“530新政”)。相比2018年的“531政策”,“530新政”应该是革命性的变化,其发展方针是:财政部定补贴盘子、发改委定价格上限、能源局定竞争规则、企业定补贴强度、市场定建设规模、电网定消纳上限。其革命性表现在:一是改变计划经济模式,不再限制新增规模,而是确定补贴总额;二是制定竞补规则,由企业公开、公平、公正的参与竞争,不再依靠关系资源竞争项目;三是全国范围内企业一起竞争,不再计划分配规模指标。
(一)期待
在没有装机规模限制,仅有补贴总额限制的情况下,对中国的光伏行业而言,是一次难得的市场化竞争配置项目操练。行业期待更多的项目报名并参与竞补,符合要求的项目规模应该远超过50GW。毕竟在2018年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全年新增光伏装机都超过了44GW。
(二)失望
然而,期望越大,失望越大。7月11日,国家能源局正式公布了2019年光伏发电项目国家补贴竞价结果,总装机容量约22.78GW。其中,普通光伏电站366个、装机容量18.12.GW;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3555个、装机容量4.67GW;同期发布的平价项目14.78GW,共计37.57GW。考虑到不确定因素,乐观预计2019年年内光伏项目新建成规模在30~40GW。
事实上,2019年前三季度统计的结果是国内新增装机同比仅仅16GW,下降54%。2019年国内市场惨淡经营已经毋庸置疑,好的政策执行的结果竟然不如2018年“531政策”的结果,令人唏嘘。
(三)意外
意外之一是总额如此之少的补贴竟然出现富余。偌大的中国,2019年新增的光伏电站补贴预算区区30亿元人民币。其中,7.5亿元专门用于不参与竞价的户用光伏(折合350万千瓦),留给补贴竞价项目只有22.5亿元(不含光伏扶贫),最后竞补的结果竟然只用了17.5亿元,多出了5亿元,与往年欠补现象形成强烈反差。
意外之二是竞补项目分布失衡。贵州、山西、浙江位列前三,都突破200万千瓦,累计超过总补贴容量的40%。而河北、山东等光伏适用大省申报项目较少,有些省市甚至颗粒无收。对这一意外,我们在2019年2月《光伏新政看好,何不一步到位》中就提到,“一些省市区可能全省覆没”。
我们积极支持并主张平价上网及竞补规则,在2018年9月,我们斗胆发表《一把好牌打得稀烂,光伏行业如何更好》,全面分析了“531政策”,并提出竞补的思路、设想和方案。为什么结果南辕北辙,以至于今不如昔呢?
二、2019惨淡经营:总结、追究和反思
2019年还未到年底,总结似乎尚早,但大局已定,国内市场失望大于希望,国外市场阳光大于阴霾,行业洗牌加速。
(一)总结
终端市场一方面新建规模大幅下滑,太阳能发电网,另一方面变成国有企业的天下,大型民营企业逐步退出市场,中小民企从“531政策”起已基本离场。一是看今年的地面电站的竞补项目,国企进场力度加大,占比接近40%;二是即使是民营企业上报的项目,建成后很大比例也将由国有企业收购;三是民营企业存量电站大比例地转让给国有企业,新闻和案例常见诸于媒体,反方向案例尚未发现;四是终端市场欠补严重,民营企业难以为继,必须卖电站以求生存,少数企业甚至进入失信名单。
EPC板块上国有建设企业牵头总承包,民营企业分包施工。一定规模以上的项目,一般由中央或地方国有建设性企业总承包,他们有经验、有实力兼具资金优势;民营建设企业大体分包施工责任,两者分工合作,国有企业赚取相对高利润,民营企业赚取劳动报酬。
上游制造业,由于技术迭代加快,全球竞争加剧,国有企业几乎全部退出,民营企业独占鳌头。但受“531政策”及2019年国内市场趋冷影响,上游制造业马太效应加快,强者越大,逆势扩张,并在全球布局,规模成本下降明显,竞争力加强;弱者越衰,二三线制造企业产能急剧萎缩,很多处于停产与半停产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