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2日,这天被称为“双十二”,是商家营销的重要节点,是很多“剁手族”憎恨的日子,而在当日晚间天业通联一纸公告――“变更公司名称及证券简称、注册资本、经营范围暨完成工商变更登记的公告”让关注晶澳的人的心终于落地――晶澳完成借壳,正式登陆A股,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是迟早的事情,但是这就如未曾落地的靴子,落地之后,人们才可以踏实。
新基础――站在晶龙的肩膀上
晶澳成立于2005年,创建者靳保芳――一个从从村走出来的、“半路出家”的光伏人,然而也正因为如此,无论在晶龙,还是晶澳都一个深刻的企业“烙印”――踏实。
如果要说晶澳,晶龙是不得不提的。
1996年,晶龙成立,从此,靳保芳开始踏上了富有光伏情结的创业历程。 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在靳保芳的此前的经历中并未有与光伏相关经历,即使他的工作经历很丰富,服务员、厨师、办事员、打字员,还有农机局办公室主任,乃至总经理,并取得不俗的成绩,因为做得优秀,又被提拔到电力局担任党委书记、局长,而一干就是17年,中国太阳能网,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也算是位高权重的实力部门的实力岗位了。
而也就是在此期间,靳保芳接触到了光伏,更看好了单晶硅项目,并执着地坚持了下去。
其实,晶龙成立之初并不叫晶龙,更确切地说,应该叫做宁晋晶隆半导体厂,是由宁晋县电力局与河北工业大学联合创办的。
1997年,宁晋晶隆半导体厂与日本松宫半导体技术株式会社(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3.490, 0.04, 1.16%)硅片供应商)实现了合资经营,成立宁晋松宫半导体有限公司,在此基础上,又先后与香港合资成立了赛美港龙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和宁晋昌隆石英制品有限公司,2003年对晶隆半导体厂、赛美港龙公司、昌隆公司等多家企业实施了全股份制改造。 至此,河北晶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创立,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晶龙。
2004年,随着河北晶兴电子有限公司的成立,晶龙形成了以太阳能单晶硅为主产品的生产系列,具备科研、生产、维修、贸易、服务等多功能、一体化的产业链。
而在此期间,晶龙取得不俗的成绩――1998年,晶龙产能达到100吨/年,成为国内最大的太阳能单晶硅生产基地; 1999年,年产单晶硅200余吨,跃升为亚洲老大; 2004年,年产单晶硅836吨,雄居世界太阳能单晶之首。
而时至今日,根据其官网显示,晶龙已经拥有30多家控股和全资子公司,员工3万余名。 在国内设有12个生产研发基地,在海外设有2个生产基地和60多个营销机构。 2009年起跻身中国企业500强,2016年位居第440位; 连年位居世界新能源企业500强前列,2016年位居第13位。 2016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30.27亿元,利润13.6亿元,上缴税金10.63亿元。 2019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发布,晶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名列第236位。 晶龙现今年产能晶体硅2万吨、硅片5吉瓦、太阳能电池6.5吉瓦、组件6.5吉瓦。
新起点――晶澳如愿成立
晶龙一时的分光无二,作为当时最大的单晶硅生产商,晶龙缺少太阳能电池生产配装一环。 一直追求更大发展的靳保芳希望可以弥补这一缺憾。
当时,与中电“分手”、被誉为“中国光伏拓荒者”的杨怀进闯入了靳保芳的视野。 双方很痛快地达成了合作,并在杨怀进的促成下,晶龙与澳大利亚光电科技工程公司、澳大利亚太阳能发展有限公司的三方合资,成立了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 杨怀进出任CEO,并在上任之初,杨怀进就放出豪言,要让晶澳在三年内成为世界级公司。
至此,我们熟悉的晶澳开始登上了光伏历史的舞台。
杨怀进那时在中国光伏界已经较有名气和影响力,为晶澳带了技术和团队。 杨怀进与靳保芳的合作被业内普遍看好,当然后续相当一段时间内,这种观点也被证实。
2007年2月7日,投产仅8个月的晶澳太阳能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有报道说,靳保芳当时站在大厅中感慨: “在世界金融业的中心,也有了我们一席之地!”晶澳那时被评为华尔街三大交易所2007年度的优秀上市公司,被美国视为“中国奇迹”。
2008年2月,扬州电池基地破土动工,占地面积达389亩;
2008年10月,东海基地成立。
……
而2007、2008年,恰是中国光伏行业迅速发展的发展的时期。 根据当时数据显示, 2007年国内从事光伏组件生产企业有200多家,到2008年,更猛增至近400家。 然而,伴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到来,中国光伏行业遭遇了严重打击。 当时曾有媒体报道: 金融危机期间,国内有超过300余家光伏组件企业倒闭,一度剩下只有50家左右。 当然,这一说法并未得到官方认可,所以数据的准确与否是有待考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