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通讯作者之一狄大卫(音译)博士解释说:“从二维区域到三维区域的能量迁移发生得非常快,且三维区域内的电荷与聚合物的缺陷相互隔离,这些机制可以防止缺陷‘捣乱’,从而防止能量损失。这是科学家首次在钙钛矿基产品上实现这一点。”
太阳能光伏网讯:7月3日,华能集团河南分公司的张天美(化名)刚刚结束关于9个发电企业的数据统计工作,内容主要是关于发电企业的盈亏状况。“去年整体亏损近60亿元,今年的情况会好转,整体亏损可回转一半。”她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如是表示。
面对如此亏损现状,张天美已经习以为常了。在她看来,发展新能源已成为今年集团发展的重要基调之一,并且这也将改变她的工作方向。事实上,一个月前,一则华能集团拟收购协鑫新能源51%股权的消息,就引发了国资接盘的大讨论。
但在部分业内专家看来,这仅仅是光伏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经济现象,也符合国有企业能源结构转型的需求。同时,在光伏电站投资领域,未来随着更多玩家入场,投资格局也将进一步重塑。
过去几年,国有资本入局光伏行业的案例并不鲜见,不过多表现在投资光伏项目上,尤其在国内重大项目招投标中。
以2010年国内开展第二批特许权招标为例。不少民营企业受制于竞标资本高门槛被拒之门外,而国有企业则不惜“以利换市”在光伏行业跑马圈地。
据记者统计,截至目前国内已开展三批光伏领跑者项目(奖励指标未计),共计13GW,从竞标结果看国有企业的阵容逐渐加大,并且整体中标量规模已经由最初的60%提升至80%左右,国企越来越占据优势地位。
相比之下,民营企业一手打下了光伏行业这片“江山”,在整个产业链上中下游也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在资金、规模和资源等方面却不及国企。如今,随着光伏成本降低、装机规模逐渐增大,国有资本加速进军产业下游的迹象愈加明显。
6月4日晚间,保利协鑫及协鑫新能源联合公告称,保利协鑫全资子公司——杰泰环球有限公司与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香港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意向协议,拟出售协鑫新能源约97.3亿股股份,相当于其股本的约51%。这意味着协鑫新能源或易主华能集团,同时后者也将成为全球第二大光伏电站投资商。
紧随其后,兴业太阳能6月5日公告,称其大股东将变更为水发集团(香港)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66.92%,而后者隶属于水发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是山东省属国企水发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孙公司。
对于国资收购之举,一位光伏行业人士告诉记者,与以往投资项目不同,国企开始直接收购现成的项目,投资逻辑明显变了。
“这属于一种正常经济现象。”在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资联盟秘书长彭澎看来,光伏电站属于重资产,这种收购交易在其他重资产行业同样很普遍。过去几年,高杠杆形势下,民营企业扩产比较迅速,杠杆高,融资成本贵,一旦遇到资源收缩便会把资产清除掉。
今年6月3日,国务院国资委向各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印发《关于印发<国务院国资委授权放权清单(2019年版)>的通知》。该通知对各中央企业的授权放权事项包括:中央企业审批所属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中央企业决定国有参股非上市企业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事项等。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会形成“国进民退”之势?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对此并不认同。“还谈不上‘国进民退’,目前并没有形成较大比例。”他进一步解释,“历经去年‘531政策’,到现在无补贴时代的到来,民营企业生存压力大,行业已进入新一轮洗牌期。相比破产,被收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生存路径,央企此时介入在时间和价格上也更占优势。”
记者注意到,在坚持煤电基础能源为主体的前提下,像华能一样的国有发电集团已经在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加紧布局新能源,提高清洁能源装机占比。
记者统计最新资料发现,新五大发电集团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均有所提升。截至2018年,国家电投集团仍旧保持首位,占总装机比例为48.92%;华电集团次之,清洁能源装机占39.78%,同比提高0.7%;华能集团清洁能源装机5858万千瓦,比重达到33.18%;在大唐集团发电总装机中,清洁能源占26.55%;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装机5836万千瓦,占比达24.48%。
北京领航智库公司总裁王高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传统能源企业都有发展新能源的需求,新能源的装机占比已成为发电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的标志。在电力供应过剩、市场交易体制等综合因素制约下,过重的火电资产反而可能会成为一种包袱,而像国电投布局新能源较早,电源结构调整迅速,相比大唐、华能等企业就轻松许多。”
在彭澎看来,能源转型、环保持续加压背景下,目前可再生能源成本已到达平价临界点,而煤电成本居高不下,煤机盈利下降,因此发电集团不管是从商业还是其他因素考虑,都要进行转型。
今年上半年,华能集团董事长舒印彪于多个场合表明立场,要着力提高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比重,集团在优化发展煤电基础上,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大对新能源投资。
此外,今年两会期间,时任国家能源集团总经理凌文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也表示,集团会腾出来资本金向新领域转型,不会死抱着煤炭,把新的增量放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上。他还建议,能源系统从以煤为主逐步向煤、油气、非化石能源多元驱动转变。同时,国家开发投资公司董事长王会生公开表示,国投在能源领域未来的投资方向是新能源,煤炭投资已全部退出,并且国投在国内不再投资火电厂。
值得注意的是,7月2日,曾频传放弃新能源业务的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再次成立中海油融风能源有限公司,高调宣布重返新能源开发与运营领域。
《2019中国光伏电站资产交易白皮书》显示,进入平价时期,投机性开发商进入光伏装机市场的门槛被大幅提高,存量的优质电站资产瞬间升值,成为炙手可热的投融资产品。
“电站投资主体将更加多元化,传统重资产投资企业可能还会再进来,还有基金,甚至包括外资企业。”彭澎认为,光伏投资格局不可避免地将进行重塑。
众所周知,在光伏行业,“EPC+产品”是光伏组件、电池和逆变器光伏企业常见的业务延伸模式,像协鑫、晶科、隆基、通威和阳光电源等龙头企业都持有一定的电站资源。那么,对于资金敏感性强的电站重资产市场,这些光伏民营企业是否会收缩电站投资触角,逐渐回归制造商角色?
记者注意到,从今年上半年出炉的平价项目申请名单和部分平价项目中标结果来看,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项目规模占比可以说平分秋色,协鑫、晶科、天合、阳光电源、通威和特变电工等悉数在列,丝毫没有放弃这块市场的迹象。
协鑫新能源相关负责人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光伏龙头企业与国有资本联合开发和运营电站会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通威集团相关负责人对这种合作趋势也表示认同。在他看来,光伏电站重资产的特征对现金流形成巨大压力,而国家资本实力雄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相比之下,民营企业技术优势明显,在电站建设、运维方面成绩突出,不仅建设成本达到全行业最低,而且电站质量高,运维手段先进。
“联合开发会有可能,但是应该以大企业自主开发为主。”彭澎认为,对于光伏产业链各个环节,制造商、EPC和投资机构还是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比较重要。
太阳能光伏网声明:此资讯系转载自电力网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网站,太阳能光伏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光伏的世界》这是一本全面系统地介绍光伏发展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汇总文集,涉及内容广泛,可满足不同读者群的需求。文中不仅包括主编沃尔夫冈·帕尔茨博士本人在其50多年的新能源事业中,对光伏发展的深入了解和系统总结,也包括全球范围内从事新能源或光伏行业的专业人士对光伏艰难发展的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