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太阳能电池板,中国汽车协会(下称:中汽协)发布了11月中国汽车市场运行情况。数据显示,今年11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1万辆和9.5万辆,太阳能,同比分别下降36.9%和43.7%。
这已经是自今年7月份补贴大规模退坡之后,太阳能门户,新能源汽车连续5个月同比呈现下滑,并且下滑的幅度在不断扩大。
甚至有专家预测,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首次迎来负增长。
面对不断下滑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刚跨过交付元年的威马、蔚来和小鹏等头部造车新势力也在这“难熬”的冬天中迎来了关键的“耐寒”挑战。
一方面,跨国企业“磨刀霍霍”,特斯拉国产Model 3即将交付,丰田与比亚迪已经正式结盟,并将于2020年成立专注于研发电动车的合资公司;上汽大众MEB工厂也已经落成,产品就位指日可待;
更为严峻的是,面对新能源汽车销量下滑和补贴的断崖式退坡,造车新势力的资金、制造能力、供应链、产品、渠道、市场等各个环节都将面临更大的考验。
粮草越多,越耐寒
面对市场寒冬,对于新势力造车来说,获得资本的青睐、活下来还远远不够,只有在最大限度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的同时,搭建并完善体系建设、快速形成良性的自我造血能力、同时更加开放,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搭建生态、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或商业模式,才能活下来,活得更久。
“威马的目标就是成为全世界第一个盈利的造车新势力。”在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看来,市场和资本的“双重寒冬”下,太阳能电池板,威马的目标不仅是活下去,而且还要实现自我造血。
而支撑威马在“双重寒冬”中抵挡寒风、不断前行的核心是“精细化运营”。当然,这也是威马从创始之初基因中自带的优势。团队目标是否一致、财务状况是否健康、产品体验是否优异,这才是威马持续发展的核心。
因此,在战略选择上,威马坚持“轻重并举”。
一方面,与其他新势力的“代工模式”不同,威马在创立之初就坚定了要将研发和生产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成为造车新势力少数投入大量资金建厂的代表;同时也是造车新势力中,罕见的自有工厂生产的,也是罕见的自己研发电池包技术的企业。
从产品布局、设计、生产、品控各个环节,都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威马在生产和研发方面的高投入,为后来推出能够经受住市场考验的产品,在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威马携手产业链、价值链上下游的头部企业,共建技术、服务、出行新生态。为拓展电动汽车用户出行半径,威马携手国网、特来电、星星充电等12家国内主流运营服务商,累计接入充电桩数量达到20万根,覆盖全国约43%的公共充电桩,让威马一跃成为国内接入公共充电桩数量最多的新能源车企之一。以北京地区为例,中心城区平均每0.7平方公里范围内配备一根充电桩,最快仅需3分钟的车程,就可到达最近的充电桩。
同时,如何使出行、家居两大高频生活场景更融合,从单车智能拓展到车家互联、整个出行生态圈的延伸,更是威马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出发点。通过与格力、小米达成战略合作,威马不断尝试探索“AI+物联网”的无限可能。这一年间,威马可控制的米家IoT智能家居品类已实现100%增长,成为控制的IoT智能家居品类最多,AIoT领域布局最深的车企之一。
1生2,2生3,而生万物
“未来,实现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的抗衡,最关键的是提升新能源产品的性能。”12月23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0)媒体沟通会上表示。
在围绕消费者需求,持续提升产品力的过程中,回顾年初许下的“小目标”,这一年里,威马让人看到的不仅仅是从1到2量的变化,更是从2D平面到3D立体的质变飞跃。
从2018年实现首款威马EX5的量产交付,到第2款产品EX6 Plus的上市开售,威马通过A级至B级市场的全覆盖,实现用户基数成倍增长。
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威马有别于蔚来、小鹏,打造的行业首创新零售模式,让威马渠道优势的差异化竞争力凸显。从去年40家店到186家的渠道全国覆盖,全国范围内随处可见威马的身影,门店最北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最南至海南省三亚市。这套“自营+智行合伙人”新零售打法,在达到直接触达用户端的同时,保障快速提高渠道覆盖率与渗透率的效果。
数据显示,一年间,威马新零售渠道数量较去年增长了365%,超额86%实现年初渠道破百的“小目标”。相比友商仅60家的数据来说,威马可以说是以新势力“增长王”的姿态走在行业前列。此外,其首款量产车型威马EX5在二、三线城市的交付量也保持平均环比增长率66%的速度,渗透各级市场的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