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如巨石击水。有媒体做过新政出台后的行业信心调查:近八成无信心,超四成想转行,更有甚者用“哀鸿遍野”形容新政推出后对光伏行业之影响。
为应对业界的轩然大波,国家有关部门5月31日同步刊发新政解读文章,几乎是10日之内,召开行业协会与企业座谈会、召开新闻发布会,释放出与新政同样坚定的信号:国家发展光伏的方向坚定不移。
半年过去,当时仿佛沸腾到爆的业界情绪、“损失超万亿、250余万人就业受影响”的骇人大话已跌落凡间,自诩“自挂东南枝”的同样悄无声息。随着光伏行业上市公司半年财报的陆续披露,光伏行业俨然一派海晏河清。
“531新政”无非比业界想象的来得更早些,而早些恰恰体现了国家政策应有的前瞻性。取消国家补贴,实现平价上网,在光伏圈大伙儿心知肚明,只是对时间选择上各有思量。
先说光伏发展的必然。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推进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发展清洁能源产业的战略部署。这也决定了新时代的能源工作具有的两个明显特点:既是绿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支撑,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推进能源转型,实现绿色发展,是国策,亦是时代选择。习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重点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领悟这些重要论述,便会明白:调整能源结构,就必须发展光伏等可再生能源。
再说光伏发展潜在的风险。2016年8月,习总书记视察国家电投黄河水电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西宁分公司。总书记对青海依托日照充足、光热资源富集等优势发展清洁能源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同时深刻指出,发展光伏发电产业,要做好规划和布局,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突出规范性和有序性。
毋庸置疑,“规范性和有序性”应该是总书记讲话的核心要义之一,进而言之,不规范、无序已经成为光伏行业亟待关注并需解决的问题。
事实上,经过近10年的跃进,中国光伏在实现跨越发展的同时,也潜在着相当的风险。正如有关专家指出,多年来成就的光伏盛宴实质上并不只是因为光伏行业本身对社会财富产生了增益,还因为国家信用对补贴的担保形成的盈利预期吸引大量的资金涌入而产生。
有数字统计,目前全国累计光伏企业补贴缺口突破1200亿元。从某个意义上说,这1200多亿的补贴缺口,带动了逾万亿左右的资金投入。目前光伏上市企业的负债率基本上都在70%以上,保守估计这1万亿资金里面至少应该有3000亿到5000亿是各类债务。
用一个债务去放大产生更大的债务,显然,这是一个不可持续的过程。把新政简单地称之为“急刹车”、甚至“乱作为”明显对行业深层次的问题缺少了深度思考、战略眼光。光伏行业此种模式的粗放生长,应该是到此结束!光伏业内存在的缺乏管制、乱象较多的问题,不够规范和有序是问题的主要根源。
靠补贴来扶持的行业与风险也靠得最近。100多年前发生在英伦的故事殷鉴不远。法国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克.巴斯夏在《和谐经济论》里对此有详细讲述。
从1845年开始,爱尔兰发生大规模的饥荒,有几十万人饿死,饥荒的原因并不在于连续几年的歉收,线年颁布的《谷物法》。
这样一来,英国就不能通过进口粮食来弥补国内的歉收。相反,国内已经很短缺的粮食却被商人拿来出口,赚取高额补贴。从而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
就在眼前,德国因光伏补贴问题,引发光伏市场低迷至今,本土光伏企业不到2年时间全线崩盘。来者可追,行业要健康发展,须为之计深远。
补贴,从根本上讲,既是一种扶持,也是一种政策导向。但任何一个行业,靠补贴去发展和维护都不可持续。为光伏提供补贴是为了最终取消补贴。国家取消补贴的实际行动是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趋势使然,体现了国家政策应有的前瞻性,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
我国的光伏产业有今天的体量与优势,政策扶持功不可没。但要实现光伏产业高质量的发展,提升行业的内生动力,补贴政策的驱动必须降温,转而要靠新政的倒逼效应推动实现行业新一轮洗牌,打压部分非理性的扩张,避免造成产能新的过剩。
在可再生能源中,光伏以其可获得性强的优势而备受关注。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效政策措施,实现了光伏行业快速发展。2017年光伏发电达到1182亿千瓦时。光伏产业已经成为我国为数不多、可以同步参与国际竞争、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推动我国能源变革的重要引擎。
光伏产业体系占据全球新能源产业链的主导地位。我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逆变器等光伏主要产品产量均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并持续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中国产品在2017年的全球产量占比中:多晶硅占55%、硅片占83%、电池片占68%、组件占71%、光伏应用市场占47%,各环节产量前10名的企业中有半数以上位于中国大陆。
今年多晶硅有望占到全球的60%。在“一带一路”倡议引导及国际贸易保护倒逼下,我国光伏企业的“走出去”步伐也在不断加快。
产业技术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引领。光伏制造企业普遍加大高技术研发投入。近三年来光伏组件转换效率提高明显,单晶和多晶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已分别达到20.2%和18.6%,高效电池达到21.3%和19.2%,均为世界领先水平。
与此同时,成本实现大幅下降,国内第三批领跑者基地中标电价相比同期的光伏标杆电价降幅在31%-40%,同比2016年领跑者下浮40%左右,青海两个基地中标电价已经低于当地煤电标杆上网电价。耗电成本急剧下降。
2007年,生产1公斤多晶硅料平均耗电180千瓦时,2018年平均耗电50千瓦时,个别企业甚至达到了25千瓦时。国内光伏企业在国外资源、政策较好的中东地区甚至投出了1.786美分/千瓦时的破纪录价格。
在技术优势领先世界的同时,光伏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保障和就业拉动作用愈加明显。与此同时,“光伏+”模式有效实现了各类社会经济资源的综合利用。
一方面分布式光伏打破传统的能源集中供应模式,实现了电力供应和需求精确对接,使闲置屋顶等场址资源产生价值同时,也节省全社会输配电网投资成本。2017年夏季,合肥、嘉兴(安徽、浙江两省2017年分布式光伏增速位居全国前两位)等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较大城市,在用电负荷创历史新高的情况下,未进行大规模电网改造和需求侧管控措施就安然度过夏季高温,光伏顶峰的作用初步显现。
另一方面,从各能源结构特性看,光伏发电设施适合建造在荒漠、荒坡、废弃土地之上,并且可以采用渔光互补、农光互补等多种形势,体现废弃、闲置土地资源综合利用和治理的良好效果。
光伏产业的技术进步成为推动产业发展和平价上网的核心因素。从2010年到2017年,仅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就下降了73%,预计未来10年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在现在基础上将下降60%。
随着成本不断降低,发电经济性日益提升,作为户用系统已走进千家万户,并催生出更多新兴市场,光伏产业实现发电侧平价上网的趋势更加明朗。如晶科、比亚迪、正泰等业内大佬,企业发展的动能早已转换,面对新政表现淡定。补贴的取消,类似一场“加冕”,真的成了舆论所称光伏行业的“成人礼”,意味着为有技术、有实力的企业展现出更大发展空间。
当前,以风能、光伏为主的可再生发电成本已经接近于常规电价。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近年来降速也非常明显,逐步接近煤机、核电的发电价格,呼唤推动可再生能源平价上网的新机制、新动能,亟待出台系统的、可操作性强的平价上网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