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炭、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地形西高东低,河流流向都是从西向东。北煤南运和西电东送皆是由我国资源的自然禀赋决定的。西电东送有三条通道:北通道是从陕晋蒙能源金三角输往京津地区,现在则包括从新疆和河西走廊、宁夏向华北、华中、华东的送电;中通道是从三峡输往华东地区,现在又加上了将金沙江和川渝水电输往华东电网;南通道是本文所述从云南、贵州将主要为水电的电力输往珠江三角洲。
改革开放为广东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广东省的经济总量从改革开放前只有辽宁省的80%,一跃而成为东北三省的经济总量只有广东省的80%。伴随经济高速增长的是基础设施的明显不足,能源和交通运输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两大瓶颈。
1991年至1995年的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广东省年均电力增长18.21%,1996年至1999年期间,年均增长8.4%。同时广东省还承担向香港、澳门和湖南南部供应部分电力的任务。1999年,广东省向这三地输电就达9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5.1%。因此拉闸限电成了家常便饭。
为解决电力短缺的困扰,广东省的企业和地方上了一批容量5万千瓦以下的小机组。到1999年止,广东省发电装机总容量为3033万千瓦,其中含小燃油机组980万千瓦,5万千瓦以下的小机组达1216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41%。省内结转到“十五”计划的大中型电源建设项目只有岭澳核电站两台90万千瓦机组一个项目。
2000年至2005年的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如果电力需求按年均增长7.2%来测算,年均需增长200万千瓦,5年需新增装机1000万千瓦左右,而广东省的预测还要更紧迫些,估计每年要新增290万千瓦,5年需新增1400万千瓦。
2000年8月初,在北戴河举行的中央办公会上,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同志带去的一个重大议题就是要求中央批准在“十五”期间广东省新建1000万千瓦机组。
2000年春节,总理对贵州的慰问考察进一步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何帮助贵州发展经济,摆脱贫困是总理心中考虑的一件大事。因此在2000年8月初的北戴河中央工作会议上,总理建议在贵州、云南建设1000万千瓦发电机组,以水电为主,因为那里虽然是穷山恶水,但是对于发展水电却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然后将电送往广东省,这样可以一举两得,既满足广东省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又为西南部的经济落后省份找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但在会上,究竟是在广东省建设1000万千瓦发电机组好,还是从贵州、云南向广东输电1000万千瓦电力好,意见分歧较大。
有人担心,能否完成由外省向广东送电1000万千瓦?总理有点动感情了,他站起来说,如果不能完成向广东送电1000万千瓦的任务,我总理辞职。然后,他对与会的国家计委主任说,你这个国家计委主任也辞职。最后还是总书记出来打圆场说,朱总理是清华大学学电机的,他懂电,我们就听他的吧。
委员长因为非常熟悉情况,在会上提出了一个建设性的意见,因为担心短期内向广东送电1000万千瓦有困难,即使在贵州或云南建水电站可能也来不及。委员长提出可以将三峡原准备全部送华东地区的电力,建一路直流转送300万千瓦到广东省,建设一条从三峡到广东省的±500千伏直流输变电工程,这样就能补足向广东送电容量的不足。
三峡的输电方向是早定的,华东和华中是三峡电力的消纳地,以前没有考虑过把电送到广东,这是这次会议上定的。
当时正在就三常线千伏直流输变电设备技术与ABB公司进行商务谈判,同志还建议可以将三峡至广东的三广线与三常线捆绑在一起与ABB公司谈判,增加谈判的筹码。这个建议大家认为很好。
这一意见很快被大家接受,这跟二滩初期有电送不出有些关系。二滩水电的建成正好是我国经济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的低谷时期,那个时候电力的需求并不是非常旺盛,二滩的电送不出去。那时每年都要开一次会,讨论怎么把二滩的电消纳掉,但是消纳不掉,没人要。到了丰水期的时候,计划外发的电一度只有2—3分钱。如何让二滩的电送出来,经研究后来建了三万线千伏交流联起来,让“川电出川”,想办法把四川的电送到华中、华东。二滩这件事说明了我国电力需要在更大的范围进行配置。
方案还包括了离广东很近的湖南鲤鱼江电厂上马扩建两台30万千瓦火电机组,直送广东,一共凑足了1000万千瓦,满足了广东的目标,这就是西电东送的南线方案。
西电东送方案发生在电力体制改革之前,从云南、贵州向广东输电的任务肯定是落到了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电网的头上。当时云南、贵州、广西电网归国家电力公司管,广东是地方电网,合起来有了南方电网这个雏形。
到电力体制改革的时候,最后归结起来电力体制的焦点是:到底全国是“一张网”还是“多张网”?高层也有不同看法。电力体制改革到了具体方案设计的阶段,遇到了很大的难题。
我们搞过很多大的研讨会,也请了很多国外的咨询机构和能源机构,比如高盛、美国剑桥能源研究所都来过,别的一些国家也介绍了他们电力管理的经验。一些投行为了找商业机会也来出主意,想以后帮助这些企业上市,达到某种经济利益。
其实全世界各国电力管理模式没有哪个是完全一样的,大家公认是最好的,每个国家都能遵循的模式是没有的,包括西方国家,也各不相同,当时各种意见鱼龙混杂。由于在这个问题上争议很大,电力体制改革搞不下去。总书记也亲自过问,电力体制改革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改成?到底有什么阻力?分歧在哪里?他直接打电话给同志。实际上,最后问题就集中到“一张网”还是“多张网”上了。
后来变成了国网和南网,和2000年以后决定往广东送电1000万千瓦有关,这是形成南方电网的基础。提出搞两个电网,既吸收了主张电网不拆分的意见,也不是以前讲的六张网,确实是一个折中的意见,过去争论的两种意见都吸纳了一部分,是各种意见包括高层领导意见协调统一的结果,也是根据当时中国电网的状况作出的决定。
本文摘编自张国宝《筚路蓝缕:世纪工程决策建设记述》中的《西电东送工程的决策和实施》与《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实践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