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白城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以下简称白城基地)一期工程建设完工,昔日的盐碱地,变身光伏项目聚宝盆。通过探索“光伏+产业”模式,为带动吉林省白城市特色农牧业发展,加快当地脱贫攻坚创造了至关重要的“阳光红利”。不久前,白城基地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2018年12月20日,白城基地实现了全容量50万千瓦并网发电,成为全国第三批光伏“领跑者”中首个整体项目全容量并网的基地,而距离同年4月28日该项目正式进入建设阶段,仅仅过去了230余天。
“白城市是国务院认定的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市属五个县(市、区)有3个国贫县、2个省贫县,多年来饱受盐碱地困扰,一直在积极探索开发利用的新路径。同时,白城市光照资源丰富,太阳辐射可达5200兆焦/平方米以上,是国家确定的太阳能资源二类地区。”白城市能源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强日前在“第四届中国光伏+创新发展论坛”上向与会者介绍。
记者了解到,作为东北地区清洁能源最具开发潜力的地区,截至2018年12月31日,白城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已达132.3万千瓦。其中,白城基地一期建设规模为50万千瓦,总投资35亿元,总规划面积25.75平方公里,将实现年发电量8亿千瓦时,年发电产值3.4亿元,年利税4800万元。
据王强介绍,白城基地建设场址分为大安市和镇赉县两处,装机容量分别为20万千瓦和30万千瓦。由于两处场址均为盐碱地或未利用地,如何做到改变土地盐碱度的同时一地两用,开展“光伏+”应用,将新能源产业与特色农业有机结合,成为建设中必须直面的一个突出问题。
白城市政府因地制宜,提出了光伏+农业大棚,光伏+草原恢复、燕麦种植、畜禽饲养、渔光一体化等多种创新思路,还专门成立了“光伏+”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小组由白城市能源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农科院、市畜牧研究院和项目建设所在地相关部门及项目建设单位组成,不仅组织专家对各项目单位的“光伏+”方案进行论证和评审,并提供种植、养殖等方面的专业技术指导,为光伏产业协调发展,打造产业融合新型业态,提供了“白城经验”。
“‘光伏+’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还将带动地区生态、经济的综合发展,为盐碱地的综合治理提供了新思路。”王强说。
作为东北地区唯一获批的光伏“领跑者”基地,白城基地从前期招标到建设完成,在全国基地建设中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个发布竞争优选方案,第一个建设开工,第一个实现整体项目全容量并网……白城基地发挥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备受同行业瞩目。与此同时,吉林省及白城市政府也对白城基地寄予厚望,提出了“白城市光伏领跑基地领跑全国”,打造“白城模式”、体现“白城速度”、推广“白城样板”的目标任务。
为了兑现这一目标,吉林省将白城基地列为2018年省政府督办项目、全省重点工作目标。白城市也成立了光伏领跑基地领导小组,由市长李明伟任组长,并由副市长张勋奎专门负责基地建设,市委书记庞庆波亲自到吉林省电网公司寻求支援和帮助。大安市和镇赉县能源主管部门协同动作,积极为推进建设进程解决困难和问题。
同时,白城基地按照“统一管理、保障有力、监督指导、协调服务”的原则,在管理模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质量进度等方面创新思维,服务前置,确保了基地建设有序展开。
王强介绍说,白城基地建立了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综合服务体系,成立了基地建设项目服务组,提前介入与项目开发企业开展工作对接,并采取多项举措减轻投资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
“按照国家能源局关于光伏领跑基地建设相关文件的要求,白城市政府全部兑现承诺,租用未利用地每亩200元/年,交付方式为25年一次缴纳,各企业用地不征收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规划用地按照流转方式供给投资企业使用,未给投资企业增加任何额外负担。”王强表示。
此外,白城基地提前谋划、提早准备,对基地整体并网验收工作实施了统一调度、合理安排。按照基地自查、质监站预验收、整改消缺、电网公司整体验收的步骤,成立了并网验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能分工、工作内容、申报流程、办理时限及相关注意事项,保证了基地建设如期并网发电。
白城基地为实现一体化建设运营,基地平台公司组建了运维团队,与厂家、建设单位提前沟通,熟悉掌握了基地所有设备的主要数据和操作规程,全程参与基地并网验收工作,并按照国网公司升压站运维标准,建立健全了规范的安全生产和运行管理制度,目前,白城基地升压站的运行、维护、管理均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
“两处场址各建设了1座220kV共用升压站,采取集中运维的方式,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体现了基地集约化、规模化开发的初衷,同时也降低了企业投资成本。”王强表示。
经过不懈努力,白城基地秉承创新精神,为充分利用荒地和盐碱地探索“光伏+”模式,也为实现国家光伏发电平价上网目标攻坚克难。“未来我们还将创新思维,充分利用白城地区风光、土地资源,结合国家新能源产业政策,全力做好光伏领跑基地奖补指标申报、光伏和风电平价上网试点等工作。”王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