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光伏发电装机达到1.74亿千瓦,较上年新增4426万千瓦,同比增长34%。其中,集中式电站12384万千瓦,较上年新增2330万千瓦,同比增长23%;分布式电站5061万千瓦,较上年新增2096万千瓦,同比增长71%。
受资本追捧,近千家企业纷纷涌进光伏市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场面。但在去年“531新政”的影响下,光伏行业开始进入加速洗牌期,不少企业倒闭关门,不过,这也意味着平价上网时代的到来。
而在最近几年,为寻求更大市场,国内光伏企业纷纷选择“出海”,海外市场开始成为光伏行业新的竞争角逐点。
简单来讲,光伏产业链包括硅料、切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应用系统等环节。其中,上游为硅料、硅片环节;中游为电池片、电池组件环节;下游为应用系统环节。
近几年,随着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多晶硅价格在终端需求爆发式增长的刺激下一路攀升,同时刺激多晶硅企业开始扩产和新增产能的释放。
但从2018年1月份开始,终端市场需求骤然降温,加之单多晶硅片市场份额之争带来的多次硅片价格下调,导致硅片利润大幅收缩,倒逼硅料断崖式下跌。
其中,在6月中旬进入第二次下跌周期后,短短一周之内停产检修企业达到13家,检修涉及最大产能占比达到45.9%,7月中旬价格低点在8.04-8.78万元/吨,而全年均价在10.4万元/吨左右。
而据最新数据显示,本周各品级硅料价格区间在7.7-7.8万元/吨,仍延续下滑走势,但降幅有所收窄。
原因就在于,在市场供需严重失衡的情况下,随着新增产能逐步释放,近期万吨级企业集中度有所增加。
数据显示,2019年1季度国内多晶硅产量8.05万吨,同比增加12.3%。3月份产量约2.89万吨,环比增加10.7%,同比增加20.4%,其中9家万吨级企业产量合计2.63万吨,占国内总产量的91.0%。
无疑,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多晶硅企业的供应压力,硅料价格触底反弹的机会很大,但具体实际市场价格反弹的力度和延续时间仍旧取决于下游终端需求的释放程度。
其中,太阳能电池主要包括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和晶硅太阳能电池三种。其中,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市场前景看好。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和晶硅太阳能电池方面,由于技术比较成熟,所以市场份额占有明显优势。
由于组件制造投资少、建设周期短、技术和资金门槛低、最接近市场等特点,组件生产吸引了大批企业进入,是光伏产业链中发展最快的环节之一。
据数据统计,2018年全球组件出货量达到95GW,较2017年下滑8%。五大整合厂(晶科、天合、晶澳、阿特斯、韩华)与两大硅片龙头厂(协鑫集成、隆基乐叶)组成的SMSL硅基组件联盟,依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虽然2018年组件整体产量略微下降,但是前十大厂的总出货量提升至65GW,占比接近全球总出货量的70%,可以说,未来的市场占比仍旧是大者恒大的局面。
而对于产业链下游的电站生意,更类似于一个固定收益的公用性质产业,且在光伏发电无法平价上网前,主要是吃政府补贴的钱。
截至2017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总额为1000亿元,其中光伏补贴缺口近500亿元,直接占到近一半份额。
而到了2018年,“531新政”的出台再次加速了光伏行业的补贴退坡,光伏企业靠补贴过活的日子一去不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