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正大规模产业化之后不到20年的时间里,光伏行业可谓是命途多舛,多次起起伏伏。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受欧美市场萎缩影响,光伏行业一改此前卖方市场的格局,高毛利、高预付款的大好形势一去不复返。在2010年行业短暂反弹之后,太阳能门户,从2011年开始到2013年第二季度,太阳能门户,伴随着欧债危机、欧美双反、硅料价格震动,光伏行业经历了产业化之后最为深度的调整和洗牌:美国大批光伏企业倒闭,国内的尚德、赛维等龙头企业也纷纷破产重组。此后,商业银行、投资者、媒体、公众等无不是谈光伏“色变”。“产能过剩、行业波动大、严重依赖补贴、龙头企业必死”等对光伏行业的印象,从此便深深印在了人们的脑海中。2018年光伏“5.31”新政之后行业急冻、需求急剧萎缩,更是将人们印象中光伏行业的风险和恐惧进一步放大。
光伏行业的剧震令失败者避之不及,但也令幸存者越发谨慎,对新建产能投资和技术路线选择更加稳健,一线企业的行业地位得到进一步稳固。在2013年行业低谷之后,晶科、晶澳、天合、阿特斯等国内一线光伏制造企业的排序便开始逐渐清晰,并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太阳能电池板,此后也仅有隆基股份借单晶组件发展的东风成为行业的后起之秀。
与许多传统行业相比,光伏还是一个年轻的行业。在全面实现“平价上网”、行业进入成熟期之前,经历剧烈的波动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光伏行业目前在政策、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不确定性确实很大,但这些不确定性也在逐渐变小。回顾尚德、赛维破产的原因,主要都是对行业在幼稚期种种不确定性的预期不足,对上游硅料的价格走势严重判断失误。2011年国内硅料厂商突破技术封锁的速度远远超出预期,太阳能电池板,硅料价格暴跌,尚德和赛维由于与上游锁定了长单,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目前光伏行业在政策、技术、市场等方面依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但是随着行业格局的逐步稳定、“平价上网”时代的日益临近,这些如迷雾一般的种种不确定性将逐渐消散。新能源革命的大趋势已相当明朗,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将迎来很大的投资机遇。
光伏行业具有确定性较高、可预见的长期行业成长性。结合独立第三方国际能源署(IEA)、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预测,预计未来5年全球市场光伏新增装机量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8.3%;累计装机规模将增长一倍以上,从2018年底的480GW增长到约1000GW。其中,作为第一大市场的中国未来5年光伏新增装机量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66%;增长迅速的新兴市场,例如印度,规划的光伏累计装机量将从2018年的26.9GW增长到2022年的100GW。
光伏行业的成长性主要来自于其与传统能源相比所具有的替代优势。太阳能资源分布广泛,只要有光照的地方就能使用光伏发电,无论陆地海洋、高山岛屿,理论上都可以直接开发和利用;太阳能资源不必长距离输送,可以避免长距离输电线路所导致的电能损失;光伏系统还具有易安装、安全可靠、无噪声、无污染排放等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石油逐步成为主要能源,而这一次的能源革命已经悄然临近,人类的主要能源、使用方式、储存、运输等方面都将产生革命性的变化。与传统能源相比的替代优势,是光伏行业成长性的根本来源和保障。
随着光伏行业的多轮起起伏伏,这一次,情况可能真的不一样了。“平价上网”时代已经很近了。最近10年光伏组件价格已经下降了95%以上。实际上,德国、澳洲等高电价市场已经完全实现了“平价上网”,电价较低的市场也正在逐步实现。例如中国目前绝大多数区域已实现用户侧平价(光伏度电成本与当地一般工商业用电价相比),部分地区已实现发电侧平价(与当地脱硫煤标杆电价对比),保守估计2-3年后有望迈入全面平价阶段。近20年来,光伏组件及上游原材料的销售价格不断下降,这并不完全是因为行业产能过剩,而是“平价上网”的目标和愿景,要求行业内的企业必须不断压缩成本、提高组件转化效率、降低终端销售价格、最终实现对传统能源的替代。
行业内的人准确地将光伏行业总结为“有一定技术含量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在行业逐步迈向“平价上网”的过程中,整个行业呈现出落后产能过剩、先进产能不足、先进产能替代落后产能的趋势。小规模厂商由于难以产生规模效应导致生产成本过高,而一线龙头企业凭借其规模、资金、成本、技术、品牌等优势,市场份额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