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阵上布光伏,荒坡地里“种太阳”。在陕西石泉县熨斗镇中河村,怪石嶙峋的荒坡地上,一排排耀眼的太阳能光伏板,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用熨斗镇党委书记谭可新的话说,“我们现在不种庄稼,种太阳了!”
熨斗镇地处石泉县西南,自然条件差,产业发展不易,深度贫困村集中。2018年4月,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印发《光伏扶贫电站管理办法》,源源不断释放的“阳光红利”,为该地产业扶贫提供了借鉴。
聚焦光伏,因地制宜,陕西省国资系统助力脱贫攻坚安康合力团成员——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称“西北院”)与石泉县结对,发挥专业技术优势、结合资源秉赋,光伏发电网,明确了建设村级光伏扶贫电站的思路。
石泉山高谷深、林木茂盛,本着不占用基本农田、不毁坏林地的原则,中国太阳能网,西北院在喀斯特地貌的乱石堆上,太阳能网,采取“凿孔植筋”的方法筑立光伏阵列,解决了建设用地难题。2018年,西北院帮扶石泉县共建成5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占地42.6亩,总装机容量2198.4千瓦。截至目前,电站运行正常,发电量好于预期,预计可持续运行25年。
从一次“输血”到长效“造血”,“蓝板板”正成为“金罐罐”。光伏电站的建成,让村民得到了实惠。谭可新算了一笔账:“刘家湾村光伏电站占荒坡地7亩,如果种油菜籽,每亩产600斤,7亩地一年的收成约1.2万元,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而光伏电站一年的发电收入就有20多万元!”光伏板这本“阳光存折”,正在为石泉脱贫攻坚持续释放能量。(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