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项目

隆基:产品为先 赢得市场

中国太阳网 http://tyn.cc
03
Nov
2019

  回顾隆基绿能的发展历程,钟宝申多次重申一个观点:离开市场,企业一天都活不下去。支撑隆基绿能从只有80多名员工、几十吨单晶硅产能的小企业走向单晶硅世界龙头的,是钟宝申始终坚持的独特企业价值——产品为先赢得市场。

  2004年,德国出台《上网电价法》,一跃成为世界光伏市场和光伏产业发展最快的国家,并拉动了其他国家光伏产业的发展。这一年,钟宝申和隆基绿能的决策者,也将目光聚焦到了太阳能光伏发电领域。

  “隆基是从竞争中走出来的企业,这决定了我们的决策永远基于市场和客户的需求。”钟宝申回忆说,“通过分析市场,公司决策层认为,太阳能光伏在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当时的隆基绿能在半导体领域已经小有名气,但钟宝申敏锐地发现客户已经有了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的需求。“而且,在德国出台这一法案之后,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大型半导体企业都进入了这一领域,无论是从市场风向来看,还是从对客户需求的调研结果来看,我们都坚信这个转型是正确的。”

  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只是打造口碑产品的前提。品质上乘且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2004年至2012年期间,在国内外绝大多数光伏企业选择成本低、建设周期短、技术要求相对不高的多晶硅作为原料时,隆基绿能始终坚持走单晶路线。

  “单晶硅虽然成本高、建设周期长、技术要求也高,但是转换效率更高,最重要的是从长远来看,单晶硅的成本一定会降,而封装材料的成本几乎不会有变化。”钟宝申解释说,“这就好比组建一支篮球队,首先要挑选身高合适的球员。我们选技术路线也是这样的,单晶路线一定符合客户的需求。因为在同一块玻璃面板上,它能承载更多的电能。”

  在当时,国内外的行业共识是:一公斤单晶硅的制作成本不会低于20美元,合人民币170元左右。但钟宝申却不这么认为。“隆基当时组织了几十个技术攻关小组,分解任务。我当时跟大家说,3年时间突破百元大关,把每公斤单晶硅的制作成本降到人民币100元以下。”

  钟宝申的预判是正确的。百元计划不到3年时间就提前完成。今天,隆基绿能每公斤单晶硅的制作成本不超过5美元。这几乎改变了我国乃至世界光伏产业的格局。

  “回首看去,这次技术攻关的意义甚至远远超过上市,而今天成为光伏行业标配的金刚线切割技术也是这次攻关的产物。”

  回忆起金刚线切割技术的研发,钟宝申表示:“我们对金刚线路线的认知和坚定的判断其实早在2008年就形成了。当时以砂浆技术切割一吨硅棒需要消耗300千克钢线千克有机切割液,而采取金刚线千克金刚线和水。”钟宝申和同事们认识到,从资源和能源消耗来看,金刚线切割技术一定更经济,但当时采取这一技术的成本很高,良品率也较低。隆基绿能管理层认为,之所以成本居高不下,在于技术不够成熟、规模化不足,如果规模化和技术到位了,金刚线切割技术一定具有绝对优势。在这条并无前人走过的技术路线上投入巨额成本,无疑会带来巨大的风险。

  这是钟宝申在隆基绿能全面采用金刚线切割技术之初对一线研发负责人的承诺。他认为,技术的累积和规模化应用一定是从实践开始的,而所有探索的开始都不会一帆风顺。有了高层的支持,一场金刚线切割的技术变革在隆基绿能内部迅速展开。

  这场技术变革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要改变整个单晶硅产业。从实验室走出的新技术第一时间被投入到实际生产之中,并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和改进。隆基绿能还带领整个供应链投入到这场技术变革之中。合作伙伴的技术专家进驻隆基绿能,在工厂与隆基绿能的技术人员一起分析问题、改进设备。最终,“一年亏损4000万元”的情况并没有出现,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金刚线个月内,成本就和砂浆切割技术持平。

  金刚线切割技术的推广,迅速带动了硅片行业的成本下降,当初隆基绿能“百元计划”的初衷已被远远超越。“据了解,仅这一项技术的推广,每年就可为中国光伏企业节约300亿元。最重要的是,这项发端于日本的技术,在隆基绿能的带领下,在国内实现了完整的产业链布局。从设备到辅材,目前已经实现了百分之百的国产化。”钟宝申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