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由中央网信办网评局、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指导,由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环球网、果壳、未来事务管理局、微博共同发起的“科幻作家走进新国企”活动正式启动。第一站就远赴青海,环环和9位科幻科普作家一起走进“脑洞电厂”。
电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但是很多人和环环一样,对电力能源从哪里来、怎么来的并不十分了解,而这次旅程为我们揭开了电力的神秘面纱。
初到西宁,黄河公司新闻中心副主任唐婧就和环环介绍说,青海被称作“中华水塔”,因为孕育了黄河、长江和澜沧江因此也有着“三江之源”的美誉。其中,黄河上游水电资源尤为丰富。龙羊峡水电站就是黄河上游青龙段规划中的第一座大型梯级电站,人称黄河“龙头”电站。
“‘龙’是藏语里的陡崖,‘羊’是深谷的意思,此处海拔不到3000米。”黄河公司水电与新能源生产技术部主管桑杰才让用简单的一句话介绍了龙羊峡名字的含义与其特殊的地势。他还补充说,龙羊峡水电站是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大型水利枢纽,于1976年开始施工建设,1987年首台机组投产发电。值得一提的是,2号机组投产发电标志着中国电力装机突破1亿千瓦,1989年四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是西北电网的主力电厂,主要任务是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多个功能。
随后,环环在电厂内部中控室看到一排有着无数个小按钮的机器,在电厂工作了二十三年的龙羊峡发电分公司副总经理杨学礼介绍说,这是最初使用的监控设备,自九十年代起就被计算机集控替代,但是旧设备依然得到了保留。曾经需要十几人共同值守的监控室,如今因为下游电站的建设分流,已经只需三名工作人员。一室之间,两个时代,仿佛在“时空干涉”下重叠在了一起,浓缩了几代一线电力工作者的心血。
“八十年代的时候,它代表了中国水电工程的最高水平!”这位不善言辞的杨经理,在被问及电站成就的时候,有着感慨也有着自豪。环环发现,这里的大部分工作人员在谈起这座曾经以坝高、库容及水轮机单机容量闻名于世的水电站,都会有几分骄傲的神色。
在大坝上,环环还偶遇了一个神似“大黄蜂”的家伙—坝顶门机,是一种门式起重机,用于定期坝门检修。随口一问,惊闻它曾是亚洲最大的坝顶门机。这些“最高”、“最大”都意味着龙羊峡水电站有一段辉煌的历史。
但是按照人的年纪来计算,龙羊峡水电站已经到了不惑之年。多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是否会将它远远甩在身后呢?事实证明环环的担心非常多余,水光互补技术的及时出现,让龙羊峡水电站的风采更胜往昔。
所谓“水光互补”即将光伏电站视为“虚拟水电机组”,接入龙羊峡水电站。因为青海是全国太阳能的“聚宝盆”,充足的阳光、广袤的大地为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空间。但是光伏发电只在白天发电,夜晚和云层飘过时出力会受到极大影响。因此黄河公司主导研发了水光互补协调运行控制系统,弥补了光伏发电出力的不稳定性,通过将光伏电力汇入龙羊峡水电站,实现了将光电变为平滑稳定电能的功能。如今,龙羊峡水光互补电站是全球建设规模最大的水光互补并网光伏电站。85万千瓦龙羊峡水光互补光伏电站一年可发电14.94千万时,对应火力发电相当于一年结余标准煤18.356万吨,大大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效益。
谈到生态环境,让环环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在茫茫戈壁中,看到了晴空、草原还有一群群绵羊,仿佛“沙漠绿洲”。不是环环眼花,这一幕真实地出现在海南州生态光伏发电园区(以下简称“园区”)。要知道园区所在的塔拉滩位于青海共和盆地,由于风沙侵蚀、广布戈壁和沙丘。环环一路上看惯了荒芜的沙丘,突如其来的绿色让人有些不适应。
据黄河公司副总工程师沈有国介绍,“光伏电站在、设计、施工过程中,采取因地制宜、原貌施工等措施。”简单来说,光伏电站在发电的同时,还“顺手”开展了“副业”—生态保护。他还表示,黄河公司在电池组件行间进行无灌溉植被恢复试验,种植适合当地生长的披碱草、固沙草、针茅等荒漠化草原植被,在推动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的同时,改善水土流失。
“这里以前全是荒漠沙地,自从发展光伏产业后,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做梦也没想到还能在光伏板下继续从事‘老本行’”共和县铁盖乡哈汗土亥村村民马生兴说。他口中的老本行就是牧羊,环环看到在园区内的空地上有两处显眼的羊舍,工作人员告诉环环,几户牧民则饲养了2000多只绵羊,它们被称为“光伏羊”。
青草象征着生机,蓝色的太阳能光板代表了希望,而白色的绵羊则代表了活力。园区在推动科技进步的同时,也回馈给青海高原一片纯净的天地。科幻小说家凌晨(笔名)对环环说:“我觉得这里不仅仅可以生产清洁能源,还可以作为一个儿童科普基地,在了解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让孩子们懂得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如今,在园区内看到的蓝色太阳能电池板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并不罕见。但是它的原材料—多晶硅,来头却很大,有着电子产业“命脉”之称。据黄河公司新能源分公司总经理刘刚介绍,多晶硅材料作为集成电路基础材料的最前端,生产技术和市场曾一直被国外垄断。黄河公司是国内第一家完成12英寸硅片验证的企业,也是国内唯一一家量产并批量销售电子级多晶硅的企业,在国内集成电路用多晶硅市场占有率约13%,其余均为国外垄断。这一成就提高了集成电路产业上游关键基础材料的战略安全,保障了包括存储器在内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发展。但整条产业链上仍有尚未攻破的难题,“12英寸集成电路用的硅片目前国内还没有实现量产,这个技术是被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垄断的,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难题。”刘刚还补充说,他们正在与另一家国内公司进行联合研发,预计今年五月开始试生产。
在详细清晰地介绍了电子级多晶硅产品后,刘刚告诉环环:虽然攻克技术壁垒需要很长时间,收益不高,但是企业应该自主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解决国家核心材料的一个课题,它需要长期的投入。这个工作央企拥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认为这个事情必须由央企来做。”
三天六站的紧凑行程为环环与科幻作家一行描绘了当前我国水电和光电产业的大致轮廓,让我们有幸得以了解中国电力工业的冰山一角。
“生态环保,清洁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既是科幻作品中经常讨论的问题,也是现实世界里能源产业的未来方向。
“每一分能源的提升都是工作人员经过长期的研究和严谨的计算才取得的。他们不仅仅是工作人员,而是改变世界的魔术师。”科幻作家赵垒在接受采访时感慨道。9位科幻科普作家们在采风的过程中,也纷纷开启脑洞,“智慧能源”“生态和谐”等素材也将会为他们今后的创作增添灵感。
“科幻作家走进新国企”首站“脑洞电厂”圆满收官,但我们的科幻旅程还在继续。下一站的“人造太阳”,环环将与科幻作家们走进神秘的中国核工业研究机构,领略能源开发的最前沿技术。能源,是定义时代的关键字。蒸汽、石油、原子能,下一步将向何处去?这里面浓缩了人类的历史,也预示着我们的将来。中国要承担世界的责任,必然面对新能源的挑战。如何克服,如何跨越,让我们在科幻中展开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