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项目

李灿院士:最终还是要靠可再生能源制氢

中国太阳网 http://tyn.cc
21
Nov
2019

  第一,中共十九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这就需要能源支持,但是能源没有那么多,怎么办?只有寻求提高效率这条路线%,位列世界第一,但人均能耗不到美国的三分之一,比OECD国家的二分之一多一点。中国的电力装机容量是非常惊人的,现在装机容量已经达到了18亿千瓦。过去十几年的电力增长创造了世界奇迹,但是人均装机容量只比世界平均水平多一点。在电力消费方面,中国是4000多千瓦,而美国是13000千瓦以上,OECD国家都在7000到8000千瓦。戴彦德先生谈到:“我们为什么要谈电力?因为电力是反映中国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国的经济发展没有完成,能源也没达到标准。人均GDP只有8000多美元,而OECD国家是三万多美元。要实现强国目标,必须要靠能源来支撑。如果中国按美国的模式走,则需要150倍的能源标准,这在中国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如果要达到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则需要116倍。日本和德国这两个国家的能源效率非常高,如果想达到这两个国家的水平,需要85倍。实现强国目标对能源成倍增长的要求,在中国是不可能满足的,因为资源没有保障,环境没有能量,世界人民难以接受,我们中国老百姓也难以承受。”

  中国能源报:未来光伏要实现平价上网,组件效率提升方面的科技投入是很重要的推动力量,您觉得目前的研究到了什么程度?

  李灿:目前晶硅材料的研究主要还是靠企业。特别是最近四五年,光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非常强。晶硅最新的转换效率已超过了24%,不得了,这在国际上是领先的。过去上网的大部分电站的转换效率在18%左右。要知道光伏效率能提高0.1个百分点,就已经是不得了了,目前的发展趋势非常乐观。而且现在的实验室效率和以前不一样,现在实验的已经不是几平方毫米的小片子,而是按正常应用尺寸做的,可以说已经是工业化的结果。

  李灿:是的。我也是在实验室做基础研究的,对他们比较了解,应该肯定他们做的很好。企业拉动市场发展的驱动力很强,他们在工艺上有很多改进,很多精巧的办法可以提高效率。

  李灿:我很看好薄膜电池,前景可观。目前它的问题在于转换效率偏低、稳定性较差以及对环境的影响较大。目前市场上还是以晶硅占主导,大概占到90%以上,但是未来在建筑光伏、农业光伏、渔业光伏领域,薄膜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李灿:氢能的制取目前确实是“卡脖子”的事情了。现在做的氢能示范项目还是用化石能源制氢,但是到了真正要发展这个产业的时候,还是要用可再生能源制氢,否则从源头上来说制氢技术是不可持续的。

  李灿:我个人认为是有可能的。风电、光伏、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可以直接作为制作燃料电池的基础。我们现在提出了一个新思路,就是将其和二氧化碳相结合,变成甲醇,我们称之为“太阳燃料”,甲醇可以像汽油一样运输、储存。到了加氢站再把它转化成氢,从甲醇到氢的技术是成熟的,这样就可以解决氢燃料电池“制、储、运、加”的问题。我一直倡导可再生能源制氢,因为氢燃料电池本是个清洁的技术,但目前制氢的技术不是清洁的。不管是煤制氢还是天然气制氢,都不可持续。

  现在我们的第一个“太阳燃料”工业化项目已经于去年7月在甘肃兰州新区启动了,是利用光伏发电制氢。下一步,我们准备在山西大同用风电制氢,接下来可能会在南方用水电。

  原标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李灿:最终还是要靠可再生能源制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