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因为300%的体积膨胀,限制了硅材料的商业化应用。现在研究的解决硅充放电膨胀的方法有纳米硅、多孔硅、硅基复合材料。利用复合材料各组分之间的协同效应,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其中硅、碳复合材料就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包括包覆型、嵌入型和分散型。
记者1日从中南大学获悉,国际知名期刊《焦耳》和《自然通讯》近日发表了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邹应萍教授课题组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设计合成及机理研究方面的系列成果。该成果为推动高效率有机太阳能电池研发、未来工业化生产具有积极的影响。
有机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新型电子器件,因其制备成本低、光电特性易调节、可制成半透明以及可大面积“卷对卷印刷”等优点,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衡量太阳能电池性能的主要指标是其能量转换效率。高效率有机太阳能电池仍然是目前研究的首要目标,也是实现其产业化的关键。
邹应萍教授课题组除了考虑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能级匹配、吸收光谱互补和迁移率平衡外,还从热力学、空间构型等角度考虑材料的兼容性,进而合成了有机小分子受体光伏材料。这种小分子受体可有效拓宽吸收光谱,降低器件电压损失,为材料合成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