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隔膜电解液等材料板块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两点:1)降本放量对全行业的拉动,2)电池和整车环节降本对原材料价格的压制情况可能有所缓解。标的方面继续推荐寒锐钴业、赣锋锂业和当升科技,(部分行业龙头由于合规限制无法推荐)。日系,丰田、本田等,海外在手订单超过了5000亿),恩捷股份(隔膜)、璞泰来(负极)、新宙邦(电解液),天赐材料(电解液),锂电设备的先导智能、杭可科技,建议关注科达利(壳体)等。之前我们也一直在讲隔膜的价格已经迫近行业的边际成本,这也意味着未来价格不会出现过去几年那样比较大幅度的滑坡。目前湿法的基膜已经到1.6甚至更低,便宜的涂布膜也不到2.3,动力领域的干法价格差不多1.1-1.2,硅料综合考虑体系能量密度这些来看的话,成本差异已经不大了。而根据我们的测算,2020年全球钴消费量预计增长11%至14.8万吨,2020-2025年期间预计保持7%左右的年均增速,即每年的绝对增量都超过1万吨,因此特斯拉的技术路线变化对钴消费的整体影响相对有限。但是通过对结构和电池排布的调整,抛光片有哪些型号可以一定程度优化,核心是能装得进去。同时我们有色组也判断锂价在2020年可能出现触底反弹,所以我们认为未来1-2年,电解液行业的景气度提升是比较具有确定性的。)对于特斯拉潜在采用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的媒体报道,我们认为背后的核心逻辑是特斯拉希望“降本放量”,真正推动电动车的发展,进而带来能源革命。先说隔膜行业,过去大家都认为干法去配套磷酸铁锂,湿法去配套三元,实际上电池厂的选配还是从性价比角度,并不存在这种配套规律的。特斯拉如果率先使用,示范效应非常明显。答:目前国内特斯拉低续航版本续航为460km,用铁锂电池初步预测能做到350km以上。(磷酸铁锂经受了十多年的市场验证,具有安全性高、寿命长、成本低的特点。电池结构层面,通过“CTP”(Cell to Pack,CATL)和“刀片电池”(BYD),提升电池整体的利用效率。答:首先从量的角度来说,磷酸铁锂体系之前对电解液的用量多于三元体系,1GWh的铁锂和三元电池分别会消耗1600-1800吨和1300-1500吨左右,但是我们判断,因为体系能量密度提升主要依赖于有效成分(正极)的占比提高,因此我们判断此事件对电解液需求会有较小幅度提振。消息面刺激可能会对板块造成阶段性冲击,电瓶饿死后如何激活板块出现调整是较好的布局时点。
汽车零部件可以看全球化、电动化、智能化的长期逻辑,是一个2-3年的成长周期。过去几年,材料板块一直维持着以量补价的逻辑,所以现在这种格局之下实际上整个材料板块都是要迎来利润和估值的戴维斯双击。钴元素在三元体系中的作用短期仍然不可替代。投资策略方面,我们认为特斯拉电池技术路线的变化不会破坏钴消费增长的长期逻辑,继续看好2020年钴价上涨和锂价拐点带来的确定性机会。答:磷酸铁锂并不是只对应干法,湿法和干法的技术路线选择取决于下游电池企业的综合考虑,目前来看,湿法的在动力电池领域的优势会逐渐增强。硅料
中长期看,高能量密度(300Wh/kg以上)的高镍(包括无钴三元材料)体系,依旧是趋势。答:需要1年以上的验证时间,搭配磷酸铁锂电池的车型可能在2020Q3小批量上市,2020Q4大批量投放市场。所以这里面我们从弹性的角度来说,首先要推荐的还是天赐材料,公司从最上游的矿产资源一直做到了电解液,也占据了国内市场超过3成的份额,在行业景气上行,销量上调的预期下应该是弹性最大的。溶剂这一端来看,DMC用量显著高于三元,因此我们判断DMC需求有望得到小幅提振,结合下游PC需求增长,DMC行业景气周期将继续延续;此前市场看好2020年氢氧化锂市场,衬底和晶圆的区别但该事件预计对碳酸锂市场也将形成利好。答:Si-C负极的容量更大,与高镍正极材料适配性更好,如果用磷酸铁锂作为负极,不一定要使用Si-C负极,使用石墨即可。而添加剂角度来看,低镍三元的添加剂与铁锂体系较为相近,而且大部分添加剂产商都有上述添加剂布局和供货,因此对行业格局影响较为有限。特斯拉与宁德时代对无钴电池的谈判,实际反映的是特斯拉对动力电池以及电动车降本的需求,希望进一步推动电动车普及,加速汽车产业乃至能源行业的变革。1)首先利好磷酸铁锂电池及材料相关企业,如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产能10GWH,抛光片有哪些型号1月份装机量大涨)、比亚迪(A+H,原磷酸铁锂产能有10GWH,电瓶饿死后如何激活重庆的新增产能,刀片电池+LFP的方案)、鹏辉能源(配套上汽通用五菱等)、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德方纳米(磷酸铁锂材料的龙头,供应量占CATL磷酸铁锂需求量较高)。一些车型已经在做尝试。此外,在同一个车型中,例如Model 3中也是分不同续航里程的产品,所以特斯拉整体的产品竞争力还是非常领先。3)特斯拉热管理的标的:三花智控(热管理)、银轮股份(热管理,通过了特斯拉质量认证,估值足够便宜)。答:会略有增加,三元电池的能量密度可做到250-300Wh/kg, 如果用铁锂电池,质量能量密度小一些,体积能量密度也会小一些。答:肯定是存在示范效应,太阳能,比如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技术和宁德时代的CTP技术。
会有一部分优化,可能有10%-20%的优化空间。17、请问一下特斯拉在国产化后维持460km这个续航水平后续竞争力是否有会受其他竞争品牌影响?钴板块当前的主线逻辑仍然是供需格局改善带来的价格上涨。短期看,LFP电池及材料将出现边际增长,未来也会在低成本电池领域存在一定的需求;零部件其中锐度最强的板块是特斯拉供应链和汽车电子。从行业格局来说,隔膜行业竞争格局相对稳定健康,太阳能电池板,一梯队恩捷,二梯队中锂和星源,跟下游的厂商也逐渐形成了比较健康的供货体系。那么最后结合整个行业伴随下游放量的逻辑,我们认为行业中的龙头公司具有比较强的确定性。对锂的影响,磷酸铁锂主要采用碳酸锂作为生产原料,每GWh动力电池对碳酸锂的需求量大约都是4000吨,因此切换为磷酸铁锂对锂的绝对用量不会产生影响,但可能会带来碳酸锂和氢氧化锂结构性的变化。磷酸铁锂成本相对较低。答:磷酸铁锂主要使用碳酸锂作为原料,天齐锂业是国内碳酸锂成本最低,品质最好的厂商之一,衬底和晶圆的区别如果碳酸锂价格由于磷酸铁锂市场回暖出现提前止跌企稳,公司将显著受益。2)电动车有望加速普及,中国锂电行业各环节龙头具备全球竞争力,有望受益全球电动车放量,太阳能电池板,尤其是特斯拉供应链的相关投资机会更加确定:宁德时代(电池,国内市场份额50%以上,而且质量也是最高的,几乎所有头部车企用的;另外,采用湿法有一个重要考虑是涂布后的湿法整体的安全性和导电性上都有很大的优势,综合来看湿法在性价比上已经实现了比较大的领先。答:特斯拉选用磷酸铁锂主要是基于成本考虑,并不意味着三元电池的性能存在问题,未来我们判断三元和磷酸铁锂是继续长期并存共同发展的状态,而不是此消彼长。答:公司目前公告已经通过特斯拉的质量认证,具体进入特斯拉供应链的时间尚未明确回复,预计快的话今年下半年可进入,或者明年上半年。海外,太阳能建筑德系有大众,宝马、戴姆勒,尤其是宝马的一供;上述方法大大提升了LFP电池的能量密度,达到应用在乘用车上的要求。所以从“降本放量”的逻辑,继续首选看“量”的特斯拉零部件供应链企业。)按照每辆国产Model 3配套65KWh电池计算,10万辆Model 3对应的动力电池装机量约6.5GWh,对应高镍正极材料用量约1万吨,折合钴金属用量约700吨,假设未来国产Model 3稳态销量达到30万辆/年,对应的钴用量约2100吨,假设其中20%的车型采用磷酸铁锂,对应钴用量的减少大约是400吨。
(技术路线存在不确定性)18、无钴电池的研发周期普遍是多久?如果宁德时代研发成功,比亚迪等其他公司也进行研发,大概需要多久?通过电芯和电池结构上的升级改进。嘉能可停产和手抓矿收缩带来供应减少短期内难以弥补,下游新能源汽车产销恢复以及消费电池市场保持旺盛,需求增长确定性高,且随着市场对于签订长单的兴趣恢复,钴现货市场预计转入紧缺,价格上行动能充足,我们仍然看好钴价在2020年反弹至35万元/吨水平。从电芯层面看,通过高密度LFP材料和大电芯(单电芯容量超过150Ah,甚至是200Ah以上),可以提升电芯体积和质量能量密度;答:特斯拉国产后我们认为会是一个集团军作战的状态,不仅会有Model Y、Model 3这些量产的车型,太阳能建筑甚至可能会有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售价更低的车型。首先需要确认的是新闻中所指的“无钴电池”大概率指的是磷酸铁锂而不是不含钴的三元正极材料,这一点我们已经通过与国内领先的三元正极材料交流进行了确认,目前电池降钴是主要的技术趋势,但现阶段国内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实现真正意义的无钴正极材料的批量化生产和销售。事项:路透社报道,特斯拉与宁德时代就在中国产汽车中使用后者生产的无钴电池进行谈判,谈判已进入最后阶段。所以我们认为动力电池降本的趋势会继续加速湿法在动力领域份额的提升。另一个标的是新宙邦,份额在国内排在第二位,而且也有很大可能会在今年给宁德供货,另外也在投建上游溶剂的产能,也将获得比较大的业绩弹性。核心还是降成本。(未来如有黑天鹅事件导致下跌都会是进场的机会。答:汽车零部件板块虽然前期的涨幅比较大,但是我们认为仅仅是一个开始。电池成本在整车占比高,光伏发电网,特斯拉要实现“放量”,客观存在“降本”的需求,通过制造“物美价廉”的智能电动车,真正推动行业发展,进而带来能源革命。电解液行业,首先这个行业从目前来看价格已经低至底部位置了,单考虑电解液加工这个环节来看的话,行业平均的毛利率已经跌至10%以下,可以说到了一个行业大部分公司没有盈利或者亏损的状态,很多小企业也是在逐步退出的过程中,太阳能电池板,行业中的市场份额基本上也被天赐、宙邦和国泰几家企业瓜分得差不多了。当前碳酸锂价格是锂价的底部支撑,该消息有望带来碳酸锂价格提前止跌企稳,锂行业拐点位置可能提前到来。